提到房地産科技(proptech),許多人腦海裏浮現的或許就是列出買賣房地産的網絡平台,讓大家可以先貨比三家。
不過,近年來的創新科技,讓住宅市場的“軟件”和“硬件”,即網絡平台和住宅單位,都出現變化。
本期《樓市乾坤》探討房地産科技怎樣改善屋主的生活和交易方式、如何讓業者加強業務,以及這領域接下來的發展趨勢。
屋主足不出戶包辦買賣租事宜
爲尋找更美好的住宿, 梁倡豪(50歲)過去七年親自辦理兩個住宅的買賣交易。
這名從事科技行業的區域營運經理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以前脫售組屋時,須在報章刊登廣告尋求買家。
隨著房地産科技的崛起,第二次賣房子時,他使用讓屋主直接進行交易的平台Directhome,並以153萬8000元脫售Casa Espania公寓單位。
“我一向來都沒有聘請房地産經紀的習慣,因爲我堅信能夠勝任這角色。”
梁倡豪解釋,由經紀辦理交易並不劃算,得支付介于1萬5000元至3萬元的傭金。
他認爲,自行買賣房子的信息非常清楚,下載相關文件簽署也很方便,因此這一次完全不需要出門,就能夠完成交易。
Directhome提供的數據顯示,它在2016年促成55宗交易,去年增加至449宗超過七倍,今年至今則記錄了174宗交易。
市區重建局早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本地去年轉售私宅的交易量達1萬4043宗。
雖然自行交易的數量占比不大,不過這類交易方式日漸受歡迎,本地近年來也興起許多類似平台,例如Snappyhouse和采用區塊鏈科技的Averspace。
除了買賣房子,若屋主想出租也可以使用類似平台。
這並不是房地産科技帶來的唯一便利,許多網絡平台出現也注入創新科技,讓顧客在交易前能獲取更多信息,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買房用無人駕駛機服務 賣房能計算出房屋估價
比方說,如果買家打算查看住宅周邊環境與設施,可使用新加坡房地産聯合交易網SRX的無人駕駛機服務X-Drone;想要賣房的屋主則可通過SRX的“Unlock myHome’s Wealth”計算出房屋估價。
去年設立的新平台Showsuite,則結合三維模型和VR科技,讓想買房的人士無需親自到示範單位,就能同一時間從電腦屏幕“走進”多家公寓單位內參觀客廳和房間的設施。
此外,也有平台能讓屋主選擇室內設計師等,或是以競標的方式脫售單位。這樣一來,無論是從物色、交易、裝修、出租等事項,屋主都可以利用電腦或手機一手包辦。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産系教授王紹榮告訴本報,房地産科技能夠爲人們帶來更多及有質量的信息,並且能讓用戶更好地篩選心儀的買家或賣家。
“我相信未來的房地産科技會趨向一站式的平台,爲買賣雙方帶來更多好處。”
問及這足不出戶的交易概念會否形成趨勢,世邦魏理仕(CBRE)研究部主管沈振倫不認同,並解釋房地産交易涉及的數額不小,因此估計不會取代現有交易方式。
“VR科技和三維模型能夠協助他們做出決定,可是他們還是有必要參觀並感受這地方。”
橙易産業(OrangeTee)執行董事梁穎彪則認爲,如今有衆多平台,消費者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閱讀並解讀信息,反而變成一大缺點。
另外,受訪的分析師一致認爲,房地産經紀還是能從中扮演角色,通過他們的經驗和專長協助客戶促成交易。
沈振倫說:“科技是無形的,是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建立的關系,更無法將信息個人化。”
房地産業者軟件:新平台湧現料出現整合
除了SRX,PropertyGuru和99.co這些較早前設立的知名房地産網絡平台,本地過去幾年來其實出現更多類似平台。不過,近期加入的新成員SOREAL,相信引起房地産界的注意。
這是由三家房地産經紀公司ERA、Huttons Asia和博納(PropNex)設立的平台,並將彙集1萬6000多名經紀提供的即時房産買賣信息,也能讓經紀整理出報告給客戶閱讀。
ERA産業總裁蔡奇合告訴早報,設立這平台的都是房地産經紀公司,因此了解並能滿足經紀的要求。他舉例,當住宅單位交易完成,這數據在幾周後才出現在數據庫,對經紀來說會是個挑戰。
“如今的房地産市場活躍,有相當多的交易,價格也會變動,因此索取最即時的交易數據至關重要。”
類似網絡平台超過20家
另一房地産經紀公司橙易産業周五也同網絡購物平台Carousell簽署備忘錄,經紀日後可列出房屋,給平台用戶多一個買房途徑。另外,面簿新開啓的Marketplace功能,讓不少國人也通過社交網站賣或出租房屋。
根據《聯合早報》的點算,本地有超過20家類似房地産網絡平台。
分析師認爲,這些業者接下來料會進行整合。
戴玉祥産業研究部東南亞區域主管李乃佳認爲,消費者一般上不會浏覽超過四個網站尋找買家或賣家。
“房地産網絡平台因此會更有競爭力,而且它們會利用不同的方式與經紀和消費者接洽。”
問及這些平台前景如何,沈振倫認爲料會出現整合,剩下的會是大型和受歡迎的平台。
梁穎彪也有同感,“整合與合作會繼續發生,讓公司能夠改善可持續性,並在這市場保持競爭力”。
硬件:智能家居或成爲市場規範
房地産科技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走進現實世界,讓住戶能夠體驗智能家居,通過手機或是出聲“喝令”就能操控屋內的電器、冷氣和大門等。
這在本地也逐漸受歡迎,因此不少發展商推出項目時也強打物聯網(IOT)概念。
例如,青建地産(南洋)集團推出的智能家居項目,包括執行共管公寓項目品尚居(The Visionaire)、悅心雅軒(iNz Residence),以及心樂軒(Le Quest)等。它也投資並創立慧生活(hiLife Interactive)公司,後者研發的智能家居手機應用hiLife自2015年初推出後已吸引上百家私人住宅項目使用。
海峽實業(Hoi Hup Realty)的Hundred Palms Residences,以及城市發展(CDL)近日推出的荟錦嘉園 (The Tapestry)項目也注入智能家居概念。
吉寶置業(Keppel Land)和第一通(M1)早前也推出智能生活方案,讓The Luxurie公寓住戶在家就能進行健康檢查,遠程獲得保健建議。
讓發展商更了解住戶需求
分析師認爲,智能家居方便住戶的同時,也能讓發展商更了解住戶的需求和習慣。
李乃佳說,發展商了解用戶需求後,日後能推出更好的産品。
“這也能夠幫助房地産管理公司預測維修方面的問題,並采取預防措施。”
沈振倫則說,智能家居這概念是一大賣點,因此越來越多發展商會推出類似項目,更可能成爲市場規範。
世邦魏理仕(CBRE)研究部主管沈振倫認爲,房地産交易涉及的數額不小,因此估計不會取代現有交易方式。“VR科技和三維模型能夠協助買家做出決定,可是他們還是有必要參觀並感受這地方。”橙易産業(OrangeTee)執行董事梁穎彪則認爲,如今有衆多平台,消費者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閱讀並解讀信息,反而變成一大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