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集團杜克—國大精密醫學研究所信息總監林永康指出,研究人員不要求參與者回答問卷,就能直接使用可穿戴科技數據進行研究,這是尚未開發的生物醫學資源,而且既便宜又簡單。
佩戴智能手環收集的步行和心跳數據,能探測使用者是否有心髒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在醫療研究方面有巨大潛能。
新保集團杜克—國大精密醫學研究所和新加坡國家心髒中心從2015年底至2016年初對233人進行調查,參與者必須每天24小時佩戴可穿戴科技産品,爲期一周,讓研究人員從中記錄他們不同時段的步行數據、心跳和睡眠規律。參與者也得接受相關的臨床測驗。
研究人員根據參與者的活動量把他們分爲四組,其中活動量最大的那一組,出現心髒擴大的概率比一般參與者高出兩倍以上。
參與研究的新保集團杜克—國大精密醫學研究所信息總監林永康解釋,人們一般上有兩種可能性會出現心髒擴大:一是患心髒疾病,二是因運動量大而出現俗稱的“運動員心髒”,後者並無大礙。然而,兩者在做心髒成像時都會呈現相似的心髒擴大,容易混淆。
新保集團杜克—國大精密醫學研究所副署長(臨床)庫特教授舉例,一名服兵役的年輕男子幾年前被發現有擴大心髒,但單憑心髒成像,醫生無法斷定這是因爲疾病或運動的關系。
新加坡國家心髒中心心內科資深顧問醫生楊孔健副教授指出,若能從智能手環了解男子日常的運動量,這個額外的信息將幫助醫生更准確地診斷,並更好地判斷他只是出現“運動員心髒”,並沒患病。
此外,調查也發現心跳每分鍾多一拍,出現高水平的空腹血糖的概率就高出14%,而這意味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更高。
除了更好地了解心髒疾病和代謝疾病的風險因素,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國人的生活習慣、活動量和睡眠規律等。
召集5000人展開研究
林永康指出,可穿戴科技在生物醫療研究上具備巨大潛能。“我們不要求參與者回答問卷,就能直接使用這些(可穿戴科技)數據進行研究,這是尚未開發的生物醫學資源,而且既便宜又簡單。”
新保集團杜克—國大精密醫學院研究所暑長陳文炜教授說,可穿戴科技能捕捉醫院內無法捕捉的信息,而且這方面的科技越來越進步,已能測量血氧水平、呼吸規律和血壓等。
這項研究只是做了初步調查,研究團隊接下來會召集5000人展開長達20年的研究,以更好地找出測探心髒疾病和代謝疾病的風險因素,未來有望通過可穿戴技術及早檢測出心髒疾病。
有意參與調查者,可撥電9159-7029或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