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禮中學去年與先驅中學合並後破格展開新嘗試,“廢除”了級任教師一職。該校不再以班級爲學生群體的基本單位,而以課程輔助活動的團體取代,旨在讓學生把參加課程輔助活動所體現的正面態度與品行也融入學習中。
自去年中分階段落實“以課程輔助活動爲中心”(CCA-Centric)的新辦學模式後,一般人熟悉的班級(form class)制度在文禮中學便不複存在,全體800名學生集合、籌備或參與各種學校活動時,都主要以課程輔助活動團體爲單位來進行。
此外,教師也不再擔任級任教師(form teacher),其職務由個別課程輔助活動的負責教師取代。
相信這是本地首所展開這類嘗試的主流學校。校長陳楚邦(58歲)受訪時指出,學校合並讓他有機會重新思考辦學模式,經一番思考後他決定突破傳統,讓學生把課程輔助活動當成校內的主要“家庭”單位,而非以班級來劃分。
“據觀察,學生上課的態度與品行往往不及參與課程輔助活動的時候,我因此想把這種積極與正面的能量也‘移植’入學生的(課堂)學習中,讓他們以課程輔助活動團體一分子的身份認同進行學習。”
上課和活動出席率都提高
但他坦言,由于學習科目仍按年級和源流區分,因此無法讓學生以跨年級和源流的課程輔助活動團體一同上課,學生仍會按年級和源流分成“學習小組”上課,情況大致與以往按班級上課一樣。
“不過,我們盡量制造課程輔助活動團體相處的機會,除了每周至少兩次的課後定期活動,也包括上不以年級和源流區分的德育課、職業指導活動、海外浸濡、學校露營,和籌備學校慶祝或比賽活動等。”
陳楚邦也說,新辦學模式已初見成效,例如學生每天早上集合與點名都由課程輔助活動負責教師監督,因此減少了學生來上學卻不出席課程輔助活動,或逃學但下午卻參加課程輔助活動的情況。
教師需一段時間適應
他透露,學生去年的整體出席率是95.5%,今年第一學期進步至99.2%;課程輔助活動中低于75%出席率的學生比率也下降,從去年第一學期的10.6%,減少至今年第一學期的8.1%。
“在品行方面,我們也看到學生的改變。記得今年2月一次全校外出的活動中,早到的學生都自行排隊坐在場地外安靜等候,因爲在課程輔助活動團體中,學弟學妹都會聽學長學姐的話,學長學姐也認爲有責任樹立好榜樣並管理紀律,這在同年齡的班級中是很難發生的。”
文禮中學英文兼地理教師程毅敏(29歲)受訪時說,在過渡到課程輔助活動爲中心的模式時,教師都需一段時間適應。
有五年教齡並負責學生軍團的程毅敏也說:“我已注意到學生因爲在課程輔助活動中相處與合作的時間較多,感情更融洽,學長學姐也有更多機會發揮領導能力。此外,一些學生也因爲有課程輔助活動團體的認同感,而把活動上學到的良好習慣用在學習上,學習態度有所好轉。”
該校羽毛球隊的中四學生鄭炜翰(16歲)告訴記者:“身邊親友聽說我的學校不以傳統的班級爲主要單位都感到很好奇,我很慶幸能有那麽獨特的校園體驗。這樣的模式在課堂與課程輔助活動兩者間取得更好的平衡,感覺上我的中學體驗也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