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說,位于丹那美拉海岸的海葬新設施,將用于協調撒骨灰入海的儀式,任何公衆都可使用,不限宗教信仰。新設施也爲那些想要辦海葬儀式的人提供便利。
楊漾 報道
國家環境局計劃在丹那美拉海岸開辟全新的葬禮儀式場地,由于這是一個近岸設施,該局將就此展開咨詢工作和環境影響研究,並已在去年底邀請業者提出競標意向表達書。
環境局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這一設施將用于協調撒骨灰入海的儀式,任何有需要的公衆都可使用,不限宗教信仰。
據當局了解,至今仍有一些社區團體和逝者家庭,選擇在較爲隱蔽的海岸進行海葬。
發言人對此指出,如今要尋找一個適合進行撒骨灰儀式的地點越來越不容易,這一新設施將爲這些公衆提供便利,同時確保儀式過程的莊重,也能讓本地葬禮服務設施更爲全面。
根據招標文件,整個建築結構以四座亭子爲主,每座可容納七人;一個可供28人使用的大型遮雨棚;一條延伸入海的棧道(boardwalk),及九個車位的停車場和公共廁所等周邊設施。
該計劃目前仍屬于初步籌備階段。
由于環境局所選的地點目前是一大片樹林,當局將要求競標業者對場地進行全面的地形和測深調查;擬建的棧道將延伸至海中,業者也須按現有的水道測量數據和環境情況提交棧道的設計方案。
另外,競標業者也須展開自然環境研究,評估工程和運營活動對沿海棲息地和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各種影響。
選擇海葬華人增加
海葬是本地印度教的殡葬傳統。但近年來,選擇這種葬禮方式的華人也有增加。有華族殡葬業者透露,如今幾乎每天都有逝者家庭進行海葬儀式。
新加坡佛教總會會長釋廣品法師受訪時認爲,這種近岸海葬的做法沒有環境和氣候等限制,一定程度上爲逝者家庭帶來方便。
但他也擔心,當這種活動在這一帶正式開展,需求逐漸上升後,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他強調,運營後的執行細節還需謹慎商榷。
他說:“人們可以不用擔心海浪大或行動不便而無法出海參與儀式。雖然海葬並不是傳統華人家庭往生後的首選,但年輕一代的觀念以後會不一樣。當更多人到那裏撒骨灰,生態環境會不會産生變化?如果太靠近海邊,對其他公衆的心理又會不會造成影響?”
一名有14年工作經驗的印度教殡葬業者阿汗受訪說,他們服務的客戶一直以來都是從樟宜尾渡輪中心坐船出海,撒骨灰的儀式地點在本島和烏敏島之間的深海區。
他說:“我從來沒聽說有人在丹那美拉海岸一帶這麽做,這個地點對我來說還是很新鮮的。但是如果方便的話,我可以考慮去那裏(完成儀式)。”
另一方面,環境局目前正在探討提供陸地生態葬服務的可能,有關結果會在今年底前公布。據報道,該空間相信是一個供公衆撒骨灰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