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複交等九所高校,每年都組織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其中的筆試和面試題備受關注。這一方面是因爲“名校效應”,另一方面是這些試題比高考試題更加靈活,便于考查出考生的綜合素養水平。
No.1
清華大學
題目1.南京一個母親盜竊超市爲給自己的女兒過兒童節,警察趕到後寬大處理並幫助籌集善款,你怎麽看?反映了什麽社會問題?
備考秘密:關注時評。
關注時事的同學對這則新聞一定不會陌生:南京警方抓獲一名在超市“偷竊”的媽媽,她偷了一只雞腿、一點兒雜糧、兩本故事書,經了解,這位母親之所以出此下策,是因無力爲生病女兒購買微薄的兒童節禮物。辦案民警把這個讓人心酸的故事發到微信朋友圈,倡議大家爲母子捐款。
如果你恰好讀了下面這些時評,相信這道題你一定能得滿分:
《人民日報》:
兒童仿若初綻的花朵,象征著希望與未來;有關童年的一切,本應充滿陽光與美好。有關兒童不幸遭遇的新聞並不鮮見,往往最能擊中人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激起輿論的漣漪。
“撫養和關愛兒童是人類發展的基石”。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不僅應成爲一個社會最基本、最廣泛的共識,更須喚起方方面面的切實行動,共同編織出一張有力維護兒童生存權、發展權的基本網絡。
《荔枝時評》:
很多事情不能因爲看起來理由充分就可以觸碰社會底線,講到底,這位母親是“以看似正義的理由幹了不正義的事”,于是我在直播這條新聞時說:必須聲明一點,同情感動不能和法律混爲一談,希望南京衆多好心人的關注幫助能真正感化這位媽媽,身教勝于言教,別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題目2.談談對你最有影響的一本書。
備考秘密:深入閱讀。
既然是談“最有影響的一本書”,就應該簡介其內容,說明其影響。而面試過程中,考官可能會就你的回答進一步提問,如果僅僅知道大致內容,是很難“濫竽充數”的。
No.2
北京大學
題目:梁啓超說:“《論語》如飯,最宜滋養;《孟子》如藥,最宜祓除及興奮。”結合閱讀經驗談談你的理解。
備考秘密:關注傳統文化
這道題與清華大學“談談對自己最有影響的一本書”一樣,都考查考生的閱讀廣度和思想水平。北大的題直接限定了《論語》《孟子》,且要求結合閱讀經驗談對梁啓超話的理解,限定性更強,難度更高。
No.3
浙江大學
浙大的語文試題既“多”又“活”,內容涉及到人文、曆史甚至是邏輯學的知識,認真研究這些試題,對提高語文素養很有幫助。下面的試題,如果你能完成一半,就比較出色了。
題目:
1.“美就是真,真就是美。”這句話是誰說的?
2.木馬病毒的"木馬",出自哪個神話?
3.浙大校歌“國有成均 在浙之濱”的"成均"的同義詞是什麽?
4.西安交通大學的同學在開學時進行了發言,發言稿中提到"七月流火、八月未央"。這句話用得對嗎?
5.蘇門四學士,是哪四個人?
6.姜夔的“二十四橋仍在。”化用了誰的詩句?
7.“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一定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句話是哪本名著的開場白?
備考秘密:這些題目,考查的正是語文素養中的“語言積累與運用”
答案:
1.英國詩人約翰·济慈;
2.《荷馬史詩》裏的特洛伊木馬神話;
3.出自《禮記》,“成均”即“大學”之意。
4.這裏的時間指農曆,指農曆七月天氣開始轉涼,八月還沒結束。回到陳一甯同學的發言稿中看,我們認爲用的意思是正確的,倒是想當年的人大校長把“七月流火”解作“天氣炎熱”的意思;
5.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
6.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7.《百年孤獨》的著名開頭。
題目:
8.“人都是會死的,某某是人,所以他會死”,這是對的;那麽,“白頭翁是會飛的,這個人是白頭翁,所以他會飛”。這句話是大前提錯、小前提錯還是偷換概念?
備考秘密:了解一點邏輯常識。
答案:
8.偷換概念。語段中的兩個“白頭翁”不是一個概念:第一個“白頭翁”是白頭鹎這種鳥類的別稱(俗稱),第二個“白頭翁”是形容某人的特征的。這裏“白頭翁”的概念被偷換了,三段論不成立。
題目:
9.把楊超越比作“錦鯉”,“信小呆”比作“錦鯉”,這是用了哪種比喻手法?隱喻還是換喻?
10.《離騷》的"兮"是什麽意思?
備考秘密:了解一點語言知識。
答案:
9.隱喻。比喻是運用最廣泛的修辭格,中學生了解到“明喻、暗喻、借喻”等知識就可以了,如果再細分,又有“較喻、反喻、互喻、接喻、套喻、博喻”等變異形式。中學生了解這些知識,雖然不會在閱讀鑒賞題中得分,但對于寫作很有用處,我們將專門寫一篇文章闡釋。
10.“兮”在這裏是語氣助詞,沒有實在意義,但有音樂、抒情、文化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