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作爲一種國家戰略儲備,對于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北宋時期,由于丟失了燕雲十六州導致戰馬資源稀缺,戰馬資源的文題大大制約了北宋的軍隊戰鬥力,因此宋朝三百二十年的曆史中,戰敗貫徹始終,因此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國家的商業模式也取決于資源的是否充足,國家的各項對外貿易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本國所匮乏和富裕的資源和別國所匮乏和富裕的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好比唐朝。
唐朝以前和初期,國家擁有充足的農牧交錯地帶,戰馬資源豐富,以此對于少數民族商業模式是以朝貢貿易爲主,目的是爲了通過恩惠貿易、厚往薄來來換取少數民族對于唐朝的臣服,這是不等價的交換。到了唐朝中後期之後,唐朝政治腐敗,割據勢力此起彼伏,特別是石敬瑭自稱兒皇帝割讓了重要的燕雲十六州,讓中國的農牧交錯區獨立于農耕區,失去了重要牧場的唐朝茶葉資源充沛,馬匹資源匮乏,少數民族茶葉資源匮乏,馬匹資源充足,于是就興起了茶馬交易這種等價交換的商業模式,所以,唐朝買馬的興起,標志著資源決定統治者構建怎樣的商業貿易模式,這對于我們今天來說也是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 唐初
唐朝初年,茶馬貿易呈現的是一種聲名不顯的狀態,因爲朝廷擁有大量的牧馬基地,資源充足,所以呈現的商業模式是一種賜貢貿易。
1.資源充足
在中國的古代,其實對于民族之間的界限是有著嚴格的劃分,比如說農耕文明和遊牧民族,兩種不同模式的民族的存在,就決定了兩個民族之間資源的差異性和互補性,遊牧民族需要農耕民族的精細産物,農耕民族需要遊牧民族的畜類牛、羊、馬等産物,這是一般情況下的互補情況,但是,前提是兩個實力相當的政權,很明顯,唐前和唐初都是農耕民族占據優勢。
大一統帝國的建立是在秦漢時期,此時的農耕政權實力強大,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因爲天生的熱愛自由、喜歡放牧的生活,所以在政權的發展方面遠遠落後于中原地區。因此,在面對秦始皇開始的長期討匈軍事活動,少數民族政權是呈現後退挨打的局面,所以,秦漢時期的中國,疆域遼闊,占據的土地面積有農耕和遊牧兩個地區,並且將龍門到長城一代的區域叫做農牧交錯區。伴隨著漢武帝的北伐,匈奴無奈只能讓出大量肥美的牧場,退居長城以北的大漠地區,此時的農牧交錯區域持續擴大,給戰馬的牧養提供了遼闊的場地。
隋朝完成了對魏晉南北朝的統一,大一統局勢再次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幾乎都是少數民族的政權,所以,隋朝的疆域更加的遼闊,牧場更加的多。唐朝繼承隋朝的正統而建立,所以完美地繼承了隋朝的全部版圖。隋唐兩代的努力經營,使得北方少數民族多數都臣服于農耕文明,農牧交錯區一直都在農業民族的管理範圍之內,唐朝在公元六百三十年,一舉消滅了西突厥之後,突破了農牧交錯區的最大上線,成爲曆史上國土資源面積最大的國家。所以,唐初不但繼承了前朝留下來的大好基業,還開創了一個農牧交錯區的新平台。
唐初農牧交錯區完全掌控在唐朝統治者手中,並且加強了對該地的重視。“貞觀初年,(政府)乃以馬三千匹,徙赤岸澤移往隴右一代去放牧”,並且在該地設置了牧馬監,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舊唐書》記載“臨泾草木豐茂,宜畜養。”。爲了抵禦突厥人的進攻,唐太宗尤其重視馬政的建設,多次親自巡視牧場,在統治者的極力重視下,唐初的馬政極爲樂觀,據記載“自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馬七十萬六千,置八坊歧……地廣千裏,……八坊之馬爲四十八監,馬多地狹而不能容”,由此可見,唐初時期已經馬多爲患了。在這樣的戰馬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唐朝的軍事力量十分強悍。唐朝爲了穩固少數民族地區的局勢,讓少數民族臣服,采取的商業貿易模式當然更偏重于恩惠政策。
2.唐初的商業模式
唐初時期馬是十分不值錢的東西“方其時,天下以一缣易一馬”,體現了馬的廉價,這與唐初時期的馬資源的豐富息息相關。所以,在初年的商業貿易模式多是一種不對等的奢侈品交易模式,不可能以馬作爲主要的交易物品。
唐初爲了顯示自己的國力強盛,要求少數民族政權對自己進行上供,既是少數民族政權上供唐朝珍奇異寶、優質良馬,然後唐王朝滿足了自己天朝上國的虛榮心之後,賞賜回更多超過上供物品價值的東西,例如少數民族地區難以生産的絲帛等奢侈品,這些都只是局限在了高層的交易。唐王朝進行這種商業模式的目的是爲了對邊疆少數民族實施羁縻政策,讓少數民族政權的高層收到自己的恩惠後,不會反抗自己的統治。
綜上所述,唐初制定的商業貿易模式就是一種不等價交換,因爲唐初時期什麽都不缺,所以吐蕃等少數民族能帶來交易的只有金銀制品和北方特有的物品,唐朝賞賜的大多是少數民族稀缺的絲織品,這兩者都是奢侈品的交易,不同的是唐是以上位者姿態賞賜,吐蕃是以下位者方式上貢,所以在唐初時期奢侈品、不平等、非等價的商業貿易模式是雙方交易模式的特色,這也是資源決定的。
唐初時期,牧場、戰馬資源的豐富,所以對于少數民族的戰馬並不依賴,采用的商業貿易模式趨向于賞賜交易,是以拉攏爲主要目的,這就是資源決定商業貿易模式的主要特征,下面,根據唐中晚期商業貿易模式的改變,我們將會對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會有更直觀的印象。
二 唐中晚期
唐中晚期是個悲催的時期,唐朝由盛轉衰。安史之亂後唐朝喪失了大量的北方土地,這就導致了戰馬資源的稀缺,再加上國運衰微,朝貢體系難以爲繼,不過好在唐朝仍然擁有大量的茶葉資源,所以,唐中後期的商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茶馬交易開始盛行,唐與少數民族的交易也趨向了等價交易。
1.丟失農牧交錯區
中晚唐時期,藩鎮的危害已經初見端倪,河朔藩鎮和西北諸藩鎮幾乎就占據了全部的農牧交錯區,這可是戰馬來源命脈區域,而此時唐的中央權力削弱,這些藩鎮憑借地理位置獨立于唐的政權,這就導致了唐想要直接幹涉農牧交錯區已經不現實了,農牧交錯區分離于農業區的趨勢日漸凸顯。
西夏作爲唐朝時期異軍突起的一個勢力,占據了夏州的天然優質牧場,在拓跋家族的苦心經意之下,成爲強大的藩鎮割據勢力,割據了西北的農牧交錯區。安史之亂後,吐蕃大肆反叛,揮軍南下,控制了甘肅河西走廊一帶。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唐爲了自保下令“朔方,河西,隴右兵留守城堡之外,皆赴行營,令節度使自將之”,直接把鎮守當地的重兵全部調開,吐蕃又趁機攻占了隴右地區,根據上文我們知道隴右是農牧交錯區最肥沃的一塊牧場,這麽一被吐蕃割據,唐朝直接就失去了對河西地區的擁有權,自然也失去了大量戰馬的供應。
事情只會慢慢的惡化,西北地區牧場的全面淪陷如果說是給了唐王朝斷臂的打擊,那麽華北、河北、燕山藩鎮的叛亂是直接打瞎唐王朝的眼睛。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無暇他顧,河北三鎮在胡人的潛移默化之下,其實早就與中原文化有了較大的差異,雙方民族的脫離感越加強烈,所以就在唐王朝風雨飄搖之際獨立了。北方豐茂牧場的丟失,直接給了唐王朝馬政巨大的打擊,從此,唐王朝喪失了與北方遊牧民族正面交鋒的實力,戰馬資源的丟失不得不讓唐朝重新考慮戰馬來源的問題。
爲了與北方虎視眈眈的勢力進行抗爭,唐王朝必須要有穩定的戰馬供應,北方牧場的大量丟失。讓唐王改變了以往戰馬資源充足時期的賜貢商業模式,變成了以另一項優勢資源茶葉來與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商業貿易。並且,唐王朝已經實力大減,所以也難以維系朝貢貿易,不得已之下,唐朝只能進行雙方平等交易的茶馬貿易,以茶買馬,由此興起。
2 唐中晚期的商業模式
清水之盟劃定了唐蕃最新的疆界之後,唐朝喪失了傳統的牧馬地,那麽就必須要尋找其他的養馬場,據記載唐朝中後期選擇的替代區域是襄州的臨漢地區,但是這個地方是典型的農耕文明,養三千匹馬就要毀壞四百頃良田,根本就是舍本逐末的方式。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以茶買馬興起。
首先,隋唐時期是茶葉生産的巅峰時期,唐朝中晚期的茶葉生産州有整整九十八個,到了唐武宗時期“江南百姓營生,多以種茶爲業”,可想而知茶葉資源的豐富。其實,唐朝一直是一個包容開放的朝代,在唐初時期就重視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友好交往。民族融合趨勢明顯,特別是北方丟失後,在農牧交錯區內各族百姓相互交融,相互影響。
所以,伴隨著交往的加深,遊牧民族的飲茶之風盛行,吐蕃地區也吸取了漢族飲茶的風俗,並且在喝茶的過程中發現茶葉具有解油膩、提神等神奇的功效,富含高原人民所缺少的營養,因此整個北方的遊牧民族自上而下都熱衷于飲茶,再加上喝茶之後確實治好了高原人民不少疑難雜症之後,茶葉的需求達到了巅峰出現了“甯可三日無量,不可一日無茶”的情形。唐朝有茶但是缺馬,少數民族缺茶但是有馬,這就爲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奠定了物質基礎。
上文提到的,唐朝時期所采用的商業模式是不平等的奢侈朝貢貿易,但是唐末之時,國力衰微,缺少戰馬,即使想要維持朝貢貿易,第一,缺少實力。第二,負擔不起。所以鑒于這種情況,再加上中晚唐時期茶葉和馬都不是奢侈品,少數民族的貴族和普通民衆都需要日常喝茶,唐朝的軍事和農耕都需要馬匹,所以,商業貿易模式就變成了對等的,以經濟交易爲主的商業貿易政策,然而這種貿易政策很好地保證了唐朝後期戰馬的來源和維持了一定時期的局勢穩定。
唐末時期,因爲戰馬資源的缺失,喪失了與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優勢地位,再加上隨著民族融合的加深,北方少數民族也學會了農耕,這樣就使得唐朝喪失文化、經濟的優勢地位。但是幸運的是還有茶葉這一龐大資源,戰馬資源的缺失,茶葉資源的豐富,這就決定了唐末時期只能實行和平、平等、互利的商業模式政策。
總結:
唐初因爲占有大量的牧場資源,所以戰馬資源十分的豐富,再加上唐初軍事、經濟勢力無比強大,在資源充沛的基礎上追求朝貢的商業模式來凸顯自己的國力強盛是可行的。
唐中晚期之後,丟失了重要的牧馬基地,這就失去了戰馬這一貫穿封建社會的頂級資源,田賜,爲了獲取戰馬資源,就不得不用茶葉資源去買戰馬資源,在兩種資源的互相支配、影響之下,唐朝不斷地改變商業模式,充分體現了資源在商業模式中的主導地位,以唐朝爲借鑒,對于當今資源的問題就要更加的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