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景中學學生王偉畯對華族傳統服飾的認識原本只停留在旗袍,參觀永定會館後,才知道客家人藍衫服飾的特色,發現不同籍貫的華人有各自獨特的文化。
王偉畯是今年參與“走出校園,走進文化”導覽活動的其中一名學生。這項導覽活動由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以及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聯合主辦,今年步入第三年。來自12所中學約500名學生昨天在牛車水一帶穿街走巷,參觀各個文化地標和宗教場所,認識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在活動致詞時指出,今年活動加入了更多的互動元素。例如,晉江會館的傳統木偶示範、岡州會館的粵曲演唱、拉延西迪維那雅加興都廟呈獻的印度樂器演奏等。在永定會館,同學們還有機會試穿客家的傳統服裝。
此外,學生也可把活動當天最具文化蘊涵的照片上載至Instagram,參加手機攝影比賽,贏取禮券。
客家人劉燕玲也與學生一同參觀永定會館。會館的會員與子女穿上客家服裝“走秀”,幾名可愛的孩童“模特兒”更是逗樂在場者。學生從講解中也認識客家服飾的特色,以及梅菜餅幹的制作過程。
劉燕玲說:“活動把學生們帶出課室,走入生活,通過例如書法、木偶、舞獅、學唱戲曲等等互動性強的活動,感悟華族文化的魅力。當學生們回到校園,翻開課本的時候,就能夠對學習華文華語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博文中學學生林柏恩(14歲)在新加坡精武體育會觀賞武打京劇和舞獅表演,還毛遂自薦嘗試舞獅。他說:“導師教我如何擺動舞獅,我覺得很有趣。我之後也參觀永定會館,認識客家人的服飾文化。要不是參加導覽,我想我不會主動地走入會館,認識新鮮的事物。有互動環節的導覽比較能吸引學生。”
印族學生馬泰世(13歲,實仁中學學生)5歲開始學習華文,昨天是第一次參觀牛車水一帶的會館。他認爲,活動加深他對新加坡不同種族與文化的了解。
聖公會中學學生簡倩穎(14歲)有時會與父母一起參加永定會館的活動。這名喜愛舞蹈的女生很高興能爲導覽活動獻力,穿上客家服裝呈獻舞蹈。她說:“單是華族就有不同的籍貫,能向其他學生介紹我所屬籍貫的文化,我覺得很有意義。”
幾所大專學府和中學的100名學生也擔任活動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