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慶典將貫穿五個短片訴說國人不畏困難勇于追夢的故事,瑪希魯丁和兒子尼紮魯丁是其中一部短片的主角。瑪希魯丁先天失明,曾在各大酒店餐館和夜總會表演,後來表演機會減少,他才無奈“走上街頭”。
一把吉他一個卡洪鼓,街頭藝人瑪希魯丁父子在淡濱尼地鐵站外表演彈唱,常吸引公衆駐足。其實兩人過去不時被人視爲乞丐,但他們秉持“經曆艱辛才能進步”的精神一步一腳印,今年更受邀在國慶慶典上表演。
今年國慶慶典將貫穿五個短片訴說國人不畏困難勇于追夢的故事,瑪希魯丁(64歲)和兒子尼紮魯丁(27歲)是其中一部短片的主角。
先天失明的瑪希魯丁五歲開始學鋼琴,長大後他原先在各大酒店餐館和夜總會表演,後來表演機會減少,他無奈在1990年左右“走上街頭”。當時爲了賺奶粉錢,他形容上街演唱是“絕望下的必需”。
在那個街頭表演尚未合法化的年代,瑪希魯丁經常遇上“警察捉賊”的窘境。他說:“任何人在街上拿著麥克風或吉他都被認爲是在乞討”。他曾因此被捕,還被收押四天接受調查。
他和護士妻子育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尼紮魯丁也曾以質疑的眼光看父親。尼紮魯丁坦言,他問過父親“你確定這不是在求乞?”
1990年代初,當局一度允許街頭表演活動,但由于一些表演者未遵守規定,所以街頭表演在1994年再被禁。直至1997年國家藝術理事會才正式推行“街頭表演計劃”(Busking Scheme)。
尼紮魯丁13歲開始隨父親上街表演。他說,那時父親很驚訝地看到他在家裏的一個角落偷偷彈吉他,于是就帶他去試鏡考取街頭藝人執照。
公衆對街頭表演逐漸改觀
第一次在公共場所表演,尼紮魯丁記得有些人的態度非常不友善,直批他表演很爛,還叫他乞丐。“那個經驗真的很不好,(當下)好想哭。”
目前在私立學校修讀文憑課程的他說:“我不是爲了錢,而是想體驗父親所經曆的。”好多次他想要放棄時,都從父親身上獲得啓發,學會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如今父子倆是最佳搭檔,訪問安排在濱海灣浮動舞台進行,他們搭德士到附近的濱海藝術中心下車,瑪希魯丁一路上,或搭著兒子的肩,或抓住他的手,慢慢走到浮動舞台。訪問過程中,瑪希魯丁聽不清楚,尼紮魯丁就會重複記者的問題,但偶爾也會吐槽父親。
這些年來公衆對街頭表演逐漸改觀,瑪希魯丁認爲“這是個緩慢但令人高興的進步”。
尼紮魯丁覺得,社交媒體讓人們更容易接受街頭表演,2014年有人拍了他們演唱的視頻放上網,吸引很多人點擊觀看。
瑪希魯丁透露,國慶慶典創意總監巫俊鋒和音樂總監陳天賜醫生來到淡濱尼地鐵站外找他,邀請他和兒子在慶典上演出。起初,他因自己患有恐慌急襲症(panic attack)擔心無法應付2萬多名觀衆所以拒絕了。
他笑說:“他們花了兩天才說服我,還保證會安排救護車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