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伊斯蘭複興運動有一個産生和發展的過程。但以伊朗伊斯蘭革命爲影響最大,來勢最猛,舉世矚目。15世紀末,當奧斯曼帝國處于鼎盛時期,伊朗高原崛起了一個穆斯林帝國薩法維王朝(1502—1796)。1796年,伊朗改朝換代,建立了卡紮爾王朝(1796—1925)。20世紀初,在西方殖民侵略與巴布教派起義的打擊下,騎兵指揮官禮薩汗發動政變,1925建立巴列維王朝,禮薩汗爲伊朗王國的新國王。禮薩王在其執政期間,進行了許多西化改革,限制和削弱宗教界的特權,政教之間的矛盾開始暴露。1941年,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即位后,对外投靠英、美,出卖石油资源,对内实行警察统治,而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贪污腐化,骄奢淫逸,穷奢极欲。如國王的姐姐用的是法國女秘書,泰國婢女,埃塞俄比亞的聽差和意大利的美容師,還有一位美國少婦每天爲她朗誦小說。全國上下民怨沸騰,社會階級矛盾日加激化。爲了緩和矛盾,國王推行“白色革命”。一是實行土地改革,規定征收地主和清真寺的“多余土地”交給農民,這侵犯了什葉派僧侶階級的經濟利益。二是推行西方“自由化”方針,實行男女平等,提倡婦女解放,廢除面紗,結果侵犯了伊斯蘭教教規。
故此,自20世紀60年代起,伊朗社會的階級矛盾逐漸激化,什葉派宗教首腦霍梅尼,利用人民群衆的革命情緒,發動了一場伊斯蘭革命。霍梅尼早在60年代就反對國王推行的“白色革命”和西化、世俗化政策。爲此,他曾兩次被捕,並長期流亡伊拉克、法國等地。霍梅尼雖身在國外,但通過他的追隨者,對國內情況了如指掌,他不時發出各種指令,指導,其講話錄音帶被秘密地帶進伊朗國內,在全國各地的清真寺內播放。成爲伊朗人民公認的領袖。1978年下半年,伊朗國內矛盾激化,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高舉霍梅尼的畫像,呼喊“打倒國王”、“霍梅尼是我們的領袖”的口號,舉行罷工、罷市、罷課和示威遊行,並同警察展開搏鬥。12月,全國舉行了總罷工,而且部分士兵倒戈加入到遊行者行列的事件。在克爾曼沙赫和哈馬丹,有的土兵甚至把武器交給革命者。到1979年初,國王看到大勢已去,匆忙收拾行裝,乘專機“永久出國”。
1979年2月1日,霍梅尼結束了15年的流亡生涯,從巴黎飛回到伊朗,在機場受到了百萬群衆的盛大歡迎。2月12日,霍梅尼任命臨時內閣接管了政權。隨即就“伊朗是否將成爲伊斯蘭共和國”進行全民公決,98.2%的人投了贊成票。4月1日,霍梅尼宣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
伊斯蘭政府建立以後,在社會生活實行“全面伊斯蘭化”。建立懲惡揚善委員會來懲治道德墮落,淨化社會環境;禁止飲酒、賭博、賽馬、夜總會、賣淫、性奴役、色情報刊、淫穢的戲劇、電影、電視、錄像、毒品、貪汙、賄賂等社會醜惡現象;關閉紅燈區,大約1000名妓女另謀生路。在巴列維統治時期,吸毒者約有50~80萬人。爲了消除吸毒現象,當局采取了嚴厲措施。僅1980年5月21日~7月18日就處決毒品販子200人。在經濟方面,霍梅尼下令沒收巴列維王朝及一切與王朝有關的人的所有動産和不動産,用于提供住房、就業,以利于窮人、工人和低收人家庭。建立需要救助者基金會,救助貧困戶。如基金會于1984~1985年度建造50000單元住宅,以極其低廉的租金租給無房戶或住房困難戶。在農村建設方面,建立了“重建運動”組織,在農村修築公路、橋梁、水利設施、學校,分配化肥、農藥、水泵、拖拉機,向小農提供貸款等。
總之,伊朗伊斯蘭新政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發展經濟和文化,鞏固政權基礎,提倡廉潔,反對腐敗,調節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正。在對外政策方面,提出“既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只要伊斯蘭”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同時也積極向國外輸出“伊斯蘭革命”,號召各國的穆斯林起來推翻本國政府,建立伊朗式的“伊斯蘭政府”,並爲這些反對派勢力提供幫助,對中東地區産生了很大沖擊,並因而引發了一場爲期8年的兩伊戰爭(1980—1988)。
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有人歡呼,有人詛咒,有人皺眉。美國等西方國家聲稱,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勝利是暫時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會是短命的。爲了扼殺伊朗伊斯蘭政權,美國和英國采取了各種措施,其中包括軍事的、經濟的、文化的。而使用最多的是經濟制裁,企圖通過制裁使伊朗經濟崩潰,從而顛覆其政權。
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勝利是現代伊斯蘭複興運動第一個成功的範例,也是第一個把伊斯蘭複興運動的理論應用于國家政治生活的樣板,它標志著運動由組織宣傳階段進入了具體實踐或實施階段。它推動了伊斯蘭複興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伊斯蘭複興主義者或通過議會選舉,或通過武裝鬥爭,奪取政權,組織政府,短短幾年,控制蘇丹、阿富汗,差點兒在阿爾及利亞上台執政。在土耳其曾一度與別的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在埃及活動又趨活躍給埃及政府造成很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