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股市和房地産市場回報率比公積金利率高時,存戶55歲之後的存款就會增加,而且房地産價格走勢比股票更容易影響公積金提款決定。
研究55歲公積金提款行爲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利用“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倒推國人滿55之後兩個月的銀行存款增加是否跟股市和房價挂鈎。結果發現,當股市和房地産的投資回報都高于公積金戶頭的利率時,人們在55歲之後的銀行存款就會增加,意味著他們可能從公積金裏頭提取了存款。而且,房價跟存款增加之間的關系要比股價更爲明顯。
同時,研究也發現,即使處于房價和股價低迷期,存戶在55歲之後的一年內,存款還是有顯著的增加,顯示他們可能甯願把一些錢先取出來,也不願繼續留在公積金戶頭裏賺取更高利率。
這個研究結果跟日前公布的另一項調查有吻合之處。上個星期公布的“退休養老與健康調查”顯示,近六成國人年滿55歲後,會從公積金戶頭平均提出3萬3000元的現款,只有四成國人選擇把錢留在公積金戶頭。在2014年以前,人們每年只能提款一次,因此一些人可能想要先取出一些以備不時之需。學者也分析,人們也可能不清楚政策是否還會生變,因此想要行使一些掌控權。
學者:過早提取退休金 或沖擊低收入者退休保障
領導研究的國大金融系劉德光傑出講席教授蘇米·阿加沃(Sumit Agarwal)說:“這令人擔心,可提早領取一部分退休金的政策可能讓低收入者過于雀躍(exuberant),沖擊未來退休保障。因此,收緊政策,規定必須保留最低存款,可能有助花錢大手大腳的人爲退休做准備。”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公積金戶頭,戶頭裏的儲蓄主要來自工作所得,除了普通戶頭和保健儲蓄戶頭之外,特別戶頭的儲蓄一般到了55歲才能開始領取,而且公積金會員必須滿足一些最低的存款要求才能提款,這主要視出生年份而定,年紀越大的提款條件越寬松。1957年及之後出生者,如果無法滿足基本存款或全額存款,55歲後只能從特別和普通戶頭無條件提取最多5000元。
會員一般到了60多歲才能從退休戶頭或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CPF LIFE)領取每月入息,如果55歲時先取出一些存款,退休後的每月入息就會相應減少。
點擊閱讀:滿55歲低薪者更依賴公積金應付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