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自2015年推出SMU GROW可持續計劃,通過校園園藝和其他宣導工作,希望提倡永續生活,打造綠色社區。今年,新大再憑此計劃獲得“錦簇社區”比賽的金獎。
每逢星期五,新加坡管理大學的餐廳B3都會舉辦“拯救醜食物”市集,銷售賣相不佳但仍可下肚的“醜食物”,旨在減少食物垃圾。
這家餐廳的部分食材更是取自新大校園裏的“農地”。它也鼓勵大學社群捐出不需要的杯子和罐子,讓餐廳循環使用。
新大自2015年推出SMU GROW可持續計劃,通過校園園藝和其他宣導工作,希望提倡永續生活,打造綠色社區。不論是學生、教職員、餐飲業者或者校友,校方要發動全體上下響應綠色運動。
今年,新大第二次憑這項可持續計劃獲得“錦簇社區”(Community in Bloom)比賽的金獎。負責SMU GROW計劃的卓翠芳受訪時說:“推行計劃的目的是教育學校社群環境可持續的重要,讓都市人對食物來源有更強的意識,珍惜大自然。”
新大在校園開辟的種植園地靠近會計學院,種過迷叠香、羅勒(basil)、優遁草(snake grass)、木瓜等,由學生照料。大學也應用科技設計裝置來監督植物的健康,在植物缺水等情況時,發電郵通知。
請教園藝達人開辟種植園
蔡恺芸(21歲)是首批學生“園丁”的一員,每周與組員打理園地,爲植物澆水、修剪枝葉。他們當初請教本地草藥和園藝達人陳廷森,對方樂意指導並給了他們一些草藥種子。
蔡恺芸說:“我的外公也是園藝愛好者,幫他照顧植物時發現當中樂趣,這也是一種促進跨代交流的方式。除了園藝,我們也爲學生和教職員辦園藝工作坊、曾邀請Uncle Tan(陳廷森)來分享不同草藥的益處。訪客來學校參觀時,我們也會向他們介紹園地。有時旅客經過,看到我們在工作,會好奇地詢問。我很高興能參與打造這片園地。”
另一名學生柯秋娴(25歲)對在都市能栽種出什麽植物感到好奇,今年加入園丁行列。過去幾個月,她有好些新鮮的體驗。例如在下雨過後,幫忙去除依附在植物的數十只蝸牛,並把它們帶到附近的福康甯山,“回歸”大自然。
她坦言,有時有人把垃圾亂丟在園地,他們就得幫忙清理。她認爲,本地在推動環保文化方面還有推進的空間,因此想盡自己的一份力。
大二生宋傑美(20歲)所屬的學生組織則負責推廣減少食物浪費的訊息,這也配合SMU GROW計劃的工作。她說,曾到迎新活動收集吃剩的食物,發現浪費的食物不少。該組織也將對食物浪費的情況做調查,爲校方提出一些建議。
在校園裏收集的廚余會通過機器轉爲肥料,供園地使用。接下來,校方也將與校友設立的企業合作,利用水果皮渣制造肥料。
校內餐廳與校友合作賣醜食
新大也非常支持校友推廣的環保事業。餐廳B3的合作對象TreeDots的幾名創辦人是新大校友,這個企業收集外形不達標的肉類、海鮮、蔬菜、水果等,銷售給餐飲業者。
B3主廚多恩說,餐廳決定支持他們,利用“醜食物”創造美食,或將賣不出的水果制成果醬,每周也擺市集售賣這類食材給學校成員與公衆。“重點不在于賺錢,而是借由這樣的平台教育公衆減少浪費。”餐廳也不再使用即丟杯,而是鼓勵人們捐出不需要的杯子,並且在餐廳內售賣校友推出的再循環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