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大醫院高級顧問醫生周瑜斐透露,在中風的群體中,只有約一成的病患最終能完全康複,而近四成的人,身體還會有中度到重度的殘疾。
年輕男性中風的病例越來越多,最近五年增加近一成。
據官方數據顯示,我國每天出現26起新中風病例,其中每10人裏就有一人年齡在50歲以下。
新加坡國大醫院高級顧問醫生(康複醫學科)周瑜斐指出,近五年來介于25歲至64歲的男性中風病例有增長的趨勢,平均增長了9%。“這是值得擔憂與警惕的,因爲這個群體的人還屬于可工作的年齡範圍。”
她透露,在中風的群體中,只有約一成的病患最終能完全康複,而近四成的人,身體還會有中度到重度的殘疾。
三小時是救治“黃金時間”
坊間存在一些迷思,認爲中風的爆發有一個過程或是中風後吃保健品和進行針灸或按摩對康複很有幫助。對此,周瑜斐解釋,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突然發生大腦血管阻塞或爆血管,導致瞬間喪失語言能力、行動能力、思考能力。
她表示,中風後的三小時內是救治的“黃金時間”,在這段期間裏若獲得相應醫療幫助,患者完全康複的概率將提高。“如果發現任何中風征兆,如語言能力退化、昏迷等,應馬上前往醫院就診,而非到診所看病。”
至于吃什麽保健品對中風有益或是否該去針灸等問題,周瑜斐指出,其實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病患積極地運動,通過鍛煉來更快地恢複受影響身體部位的原有功能。”
Money FM 89.3電台DJ林勉(50歲)2014年在看電視時突然中風,好在被及時發現不對勁而送醫,加上親友的關懷,他已完全康複。回憶當時的情形,他很慶幸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應有的醫療援助,中風的經曆也讓他更珍惜身邊的人。
配合本月29日的“世界中風日”,中風病人扶助站、新加坡全國預防中風協會與中風服務改善小組,本周末在大巴窯建屋局中心廣場舉行一系列的活動。
林勉昨天以中風幸存者身份參與其中的“筷子挑戰”,同其他79名公衆在五分鍾內以非慣用的那只手,使用筷子轉移超過1000粒彈珠,此舉載入新加坡紀錄大全。
今天前往中心廣場的公衆將能參與由醫療專業人員和治療師主講的免費講座,互動遊戲及聆聽中風幸存者和看護者分享經驗。
此外,現場也爲公衆免費測量血壓。主辦方希望通過中風方面的公共宣導和教育來爭取社區的支持,幫助幸存者重獲勇氣和自信,重新融入社會並最終提高他們在中風後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