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四年前開始采用源自美國的“促進健全功能家庭療法”,強調通過改善家庭關系,推動家長積極參與孩子的行爲改造。該部調查顯示,接受此療法援助的緩刑青少年,僅18.2%嚴重觸犯緩刑條規,比接受傳統介入支援緩刑青少年的37.5%低近半。
本地調查顯示,犯罪青少年接受輔導和行爲改造過程中,如果父母及家人全程參與並調整彼此的溝通方式,不但有助緩解家庭矛盾,青少年也更有動力維持良好行爲,違反緩刑監視令的概率有望減半。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四年前開始采用源自美國的“促進健全功能家庭療法”(Functional Family Therapy,簡稱FFT),爲邊緣少年及家人提供一種以實證爲依據的介入支援模式,目的是減少犯罪青少年重犯概率。
至今,約150戶家庭接受這項家庭療法。過去三年,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的調查顯示,接受FFT援助的緩刑青少年,僅18.2%嚴重觸犯緩刑條規,而接受傳統介入支援的緩刑青少年,概率則高達37.5%。嚴重觸犯緩刑條件指的是多次觸犯宵禁令及沒有定時向緩刑官報到,或再度犯罪被提控等。
社會及家庭發展發部言人說,FFT是一種在家中進行的療法,適合有各類行爲問題的11歲至18歲邊緣少年,這些問題行爲包括有暴力傾向、嗜毒或涉及幫派活動。療程有12次至16次輔導。
FFT強調通過改善家庭關系,推動家長積極參與孩子的行爲改造。青少年得同父母及其他家人參與每周一次的輔導。發言人說:“這樣一來,療法不但能緩解青少年與家人之間的沖突,也能引導家長掌握育兒技巧,以便在孩子完成療法後,能夠繼續給予孩子支持。”
相對來說,一般針對緩刑青少年的介入援助計劃,例如認知行爲治療法等,較側重引導青少年改變自身行爲。
即將滿16歲的君偉(化名)正接受兩年的緩刑監視。他和家人從今年2月至7月接受FFT援助後,他覺得一家人終于懂得對話,“比較像一個正常家庭”。由于君偉仍受兒童與青少年法令保護,媒體不得報道會泄露他身份的資料,包括他的犯罪記錄。
君偉說,他和家人之前動不動就爭吵,念中學時,他的行爲叛逆,常頂撞老師,後來更嚴重曠課,還與朋友在外流連至深夜才回家。父親實施嚴厲管教,有時還會動手打他,導致他與父親關系惡劣。
在療程中,社會及家庭發展發部心理醫生引導他們掌握溝通技巧,避免小爭執升級爲激烈沖突,例如讓他們達成共識,任何一方發出信號,所有人都得停止爭吵並走開,讓大家冷靜下來。
一家人也學會放下心防。君偉坦言,起初同父母和兄姐坐在一起深談時感覺很別扭,但有一回,他聽到父母表揚他行爲改善,履行社區服務時懂得關心弱勢老人,感到很驚喜。“沒想到父母原來也會注意到我的優點和強項。”
最令他感動的是,平時嚴厲又不善言辭的父親,努力學習和他溝通,以及表達關愛,這讓他更下定決心今後循規蹈矩,不再誤入歧途。君偉已辍學,目前在一家餐館打工,但他打算日後報讀私校,受訓當廚師。
發言人強調,家庭的支持對青少年行爲改造發揮重要作用,而本地研究顯示,犯罪青少年如果家庭關系惡劣、父母實施不當管教,他們重犯概率比獲家庭支持的犯罪青少年更高。
發言人說,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的評估顯示,FFT對改善犯罪青少年行爲有良好效果,不少青少年接受療程後表示,他們在身心健康和家庭關系方面都有顯著改善。這項療法將同現有的介入支援計劃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我們會繼續審核FFT的成效,並將它應用在邊緣少年的行爲改造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