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人物
黃康玮
“獅城豬王”陳逢坤,終于回到新加坡了。
這名陳家莊的第二代莊主,25年前把百美超市的業務交托好,只身飛往中國拓展業務,追求的就是要爲家族闖出一番事業。
他和家族成員與集團上下共四千多名員工這麽多年來,同心協力一起打造了橫跨多個市場及營收過億的企業版圖。
甚少接受訪問的他兩周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爲自己的人生做了階段性的總結。
“我們認爲,‘做你不熟悉的’,你反而會做得更好。”
在訪談中,新加坡國際元立集團(Prime Group International)總裁陳逢坤多次提出這樣的想法,他自認個人作風與外界常說要做自己所熟悉的事,恰恰相反。
誠然,他的這一套想法在現今社會似乎開始普遍起來,企業因此更有理由去聘請門外漢爲公司注入新點子,同時也更有勇氣進軍與本業毫無關系的領域。
不過,在25年前若要與主流思想對抗,堅持以這樣的想法來拓展業務,擺在前方的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憑借在本地經營最大養豬場和百美超市的豐富經驗,陳逢坤鬥膽應戰,這名“獅城豬王”化身爲過江龍前往中國闖蕩,並成功將業務擴展至12種産業。
兩周前,65歲的陳逢坤在本地泖生活館(Mahota Commune)新設立的中餐館裏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我圓夢回來了。”
只身北上考察 研習設計思維
1992年,鄧小平南巡提及開放上海,讓陳逢坤意識到這是個不可多得的機遇。“我把新加坡的百美超市交接給管理層之後,就一個人飛去那裏。”
不過,在上海的陳逢坤並沒馬上設立超市或開養豬場,而是先實地考察。他說,上海會成爲國際大都會,外商將到此工作,在休閑方面有需求,而且也會召開會議。再者,帶著家人過來的他們也得爲孩子找學校。
針對這些需求和問題,陳逢坤決定在上海青浦的荒島開發太陽島休閑度假勝地,裏面除了有高爾夫球場和會議中心,當時也設有國際學校。
或許現在聽起來已經不覺得新奇,因爲這正是各大企業在21世紀采用的“設計思維”,即針對客戶的需求制定解決方案,這也正是當今經商的主流概念。
但這種思考方式在當時尚未普及,而陳逢坤卻從這角度出發,去打造太陽島的綜合設施。
他憶述,許多創投公司認爲他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而且也沒聽過休閑産業,因此他吃了不少閉門羹。“我們是農民嘛,我們覺得還是要靠自己開發島嶼。”
不過,要進軍未知的領域,讓概念成功落實,還是必須下苦功研究學習。陳逢坤到許多地方考察,更聘請來自加拿大、美國等地的設計師和管理球場的專家參與構思。
此外,他先穩固島嶼的基礎,而且按照過去100年記錄的水位來填土。陳逢坤爲自己設下非常高的起點,並笑說,這就是新加坡人的怕輸精神。
“去了就不曾想過要回來”
“我去了就不曾想過要回來,當時就是抱著這樣的決心。”讓集團在中國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進軍一個又一個的産業的,正是他的這份決心。
盡管這個發展項目在1997年正式開幕時非常轟動,可是隔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卻幾乎吹垮新加坡和中國的業務。
陳逢坤說,本地的百美超市進行了兩輪重組,甚至還脫售大樓;太陽島同樣受重挫,流動資金一度僅剩5000人民幣(約1000新元)。“我常常在半夜裏到樹林散步,思考如何應對。我的心很安定,堅信一定會渡過難關。”
同一年,長江洪水泛濫造成當地企業蒙受嚴重損失,不過太陽島早前已填高400萬立方米的土地,因此受到的影響不大。
經曆自然災害和金融風暴後,這家涉足農業、畜牧業、休閑産業、教育業等領域的集團業務逐步擴大,太陽島品牌也走進昆山、蘇州、南京和揚州。
如此多元化的經營方式,是現今各大上市公司,甚至是獨角獸企業擴充業務的策略,它們都打著要爲用戶提供一站式平台的口號。
不過,國際元立集團的多元化業務在2007年前就已形成,而且也在那一年改變了大方向。
那年陳逢坤心肌梗塞病發,與死神擦肩而過。經過那一場生死大劫之後,陳逢坤更注重健康,集團以強調共生、分享,以及和諧的泰生哲學爲主要的經營理念。
如今,集團在每個垂直市場都秉持這一理念,食材方面走向有機,休閑活動講求文化養心,並打算通過教育來分享永續經營模式。
2010年,陳逢坤在山東蓬萊開發泰生小鎮,更將這些業務聚集在面積達2500畝的項目裏。這正是個一站式平台。
泖生活館落實泰生理念
“我過去25年參與中國的發展,從中受惠並創造多個新産業。”陳逢坤說,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將帶動東南亞發展,如今也是時候回到新加坡回饋本地。他會退居“二線”,讓新一代帶領集團邁入下一個25年,進軍下一個未知領域。
三年前,與陳逢坤在中國一起打理業務的兒子陳永紹回到新加坡,並將泰生概念落戶吉真那大廈(Kitchener Complex)三樓,以泖生活館的姿態呈現。
這2萬平方英尺大的樓面乍看之下像是一家設有餐飲空間的百貨商場,但是卻又設有中醫診所、托兒所及活動室。陳逢坤說:“這是泰生實驗的起點,我們下來也會把這個概念帶進東南亞其他地方。”
隨時准備進軍新行業
他解釋,東南亞的許多城鎮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而本區域也開始變得更開放,日後料將趨向一個減免關稅的市場。集團會先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馬來西亞柔佛州和泰國起步,並按照當地需求拓展業務。“譬如,我們可以先辦學校,以國際學校作爲核心,之後再把相關的産業帶進來。”
除了注重區域市場,集團今年也開始跨入水産養殖。陳逢坤說,集團五個月前在德光島附近買下兩個漁場。“全世界的魚産捕撈只會越來越少,如果養殖工作沒有跟上,人類就會面對供應的稀缺。”
他認爲水産養殖大有可爲,能成爲世界級的産業。對于本地漁場多年來面對的紅潮問題,陳逢坤信心十足地表示,漁場靠近海口,因此不受影響。
那接下來還會進軍其他行業嗎?陳逢坤的回答是簡單的兩個字:“隨時。”
“如果你到了哪個國家,發現那裏的條件正好適合做什麽,你就去做什麽。如果你只做你會的,那就變成很被動,因爲你去的時間點有可能不對。”秉持勇闖未知領域的精神和設計思維理念,確實能讓集團在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
非洲世紀10年後開啓
東南亞如今是個各地政府和大小企業常常挂在嘴邊的市場,一向來走在大趨勢前端的國際元立集團,眼光難道只停留在東南亞嗎?
當然也不是。陳逢坤說:“未來的25年裏,前半段是在東南亞,後半段則是非洲。”非洲的世紀,會有如他所說的,在10年後開啓嗎?
開書院 傳授泰生企業文化
回到新加坡定居的陳逢坤,下一個目標是要培育更多本地企業家認同泰生文化,鼓勵他們勇闖海外市場。
這目標將通過新設立的泰生書院達成,而泖生活館將是落實理念的最佳場所。陳逢坤說,學府的形式已經出現變化,例如網絡就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所以我們坐的這個地方,除了吃一頓飯,喝一杯茶,也可以來上課。”
親自上陣分享與員工打拼經驗
他透露,自己會參與教學,並將從企業家著手,分享公司治理的經驗,例如在中國和員工一同打拼的故事。
陳逢坤舉例,集團追求的五大原則是關心人類、環境友好、政府支持、社會效應,以及經濟效益。他希望企業能切實秉承原則,讓員工過他們向往的生活,而且讓社會正向發展。
想進一步了解這家企業如何運作並走向海外的人,或許可以走進他們的世界,例如參觀聚集五代近百人同住一屋檐下的陳家莊,或是到中國的太陽島或泰生小鎮。
陳逢坤說:“我們那時已經預測到如果不走出去,路會越走越窄。我們走出去以後,今天路是越走越寬。”
設家族信托破解“富不過三代”
陳家莊下一輪的傳承交接已在進行中。1986年,陳逢坤獲第二代陳家莊成員推選爲掌舵人,第三代成員近期剛決定推選陳逢坤的兒子、集團總經理兼總裁特助陳永紹(37歲)爲第三代領袖。
“我們上一代人負責培養下一代。培育之後,就讓他們競爭,然後讓他們這一代決定由誰領導他們。”
不分股權 因有得分就有得爭
他透露,陳家莊去年設立家族信托,讓每一代成員從教育到創業,都可有同等機會。陳逢坤說,他們不分股權,因爲有得分,就等于有得爭。
再者,如果留下遺産,反而會讓下一代不勞而獲。這個企業家族采取的獨特做法,就是要每一名成員從最底層做起,凡事都要親力親爲。
他以當天在場工作的第三四代成員爲例:“你看永錠和章銳,他們推著車幫忙洗碗,我們這一代也是這樣做的。”
陳逢坤說,給予後輩最好的訓練後,他們才會知道個人最大的價值不在于擁有什麽,而是能貢獻什麽。
雖然新莊主人選已經敲定,但並不代表陳逢坤的貢獻可以畫上句號。他說,家族提倡終身學習,因此他在學習和執行之後,必須履行督導的責任。“你在這裏永遠是有價值的,而且是代代相傳,而這些傳承是系統性的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他補充:“創業和培育人才,是我最大的人生價值。”
集團若上市 變得身不由己
國際元立集團堅持不挂牌上市,任何一家子公司也不能這麽做,因爲公司上市後很多事情將會身不由己。
記者發現,過去數十年來的報道似乎未提起百美超市或集團打算上市的消息。對一家營收過億的企業來說,確實令人感到意外。
陳逢坤說,上市後,董事就需要向股東交代,而且爲了要讓股票升值,或許還得去做許多更迫切的事。“上市之後你就難有什麽理想了;你只能做你熟悉的事項。如果你做些不熟悉的事,賺錢時股東都靜靜;一不賺錢,他們就會質問。其實,你也身不由己。”
他說,企業定位至關重要,而對國際元立集團來說,那就是:量力而爲,並采取永續經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