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點燈
義順中心綜合養生村每星期五下午會聚集一批義工,免費爲居民修東補西。
一年多以來,從電風扇到微波爐,輪椅到腳踏車,大半都在他們的巧手下恢複操作。
退休人士朱少華(75歲)家裏有10多台電視機,兩款還是舊式的“大屁股”電視機。他也收集了10多台DVD播放機,家裏擺滿各種電器。他不是“加龍古尼”,收集這些舊款電器,只是爲了修理別的電器時裏面的舊零件能派上用場。
兼職德士司機吳錦聰(59歲)的家裏若是水管出了毛病,也都由他親自修理,絕不輕易丟掉任何東西。
他們兩人都是修理達人,愛與螺絲和起子“爲伍”。素未謀面的二人,結識于義順中心“綜合養生村”(Wellness Kampung)的“自己修”(Repair Kakis)小組活動,每星期五下午1時至5時,這組人都會免費爲居民修東補西。
朱少華說:“我家裏擺滿了電器。我不舍得丟,萬一人家的電視機壞了要丟掉,我也能找找適合的電路板拿來裝。”
擔任小組組長的他,有50多年修理經驗,早從19歲就“出道”,向朋友學習各種修理技巧。“修理東西是我的愛好,讓我有滿足感。如果電器一壞就丟掉,是十分浪費的行爲。重新把這些電器修好,讓我感覺好像給了他們重生的機會。”
朱少華的家就在綜合養生村樓上,因此當小組活動室缺少任何零件或器具時,他都會立即上樓去拿,好讓修理工作順利進行。
舊電器零件難找 新電器拆了難裝
“自己修”成立一年多以來,修理的物品多樣化,從電風扇到微波爐,輪椅到腳踏車,應有盡有。
小組每星期會收到約五至10件物品,能否順利修理,就要看物品損壞程度,以及是否有適合零件。一般上,只有約七成物品能修理成功。
吳錦聰說:“一些物品的零件很難找,舊電器的零件不再生産,新電器又被廠商‘鎖死’,一旦自行拆開就裝不回去,居民只能送去原廠修理。”
認識新朋友 學到新手藝
吳錦聰笑說,最高難度的修理任務就是修腳踏車。“有一次,我們要修的腳踏車刹車器出了問題,我們沒有專業工具,而螺絲又太大,只好用人工把它磨小,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完成。腳踏車主人是一名老婦,把腳踏車修好後她非常高興,我們也很開心。”
養生村對面就是聖路加樂齡關懷中心,那裏的年長者很多都以輪椅代步,修輪椅也成了“自己修”小組的熱門業務。由于小組成員都是修理電器出身,從未修過輪椅,一開始也不知從何下手。但是他們沒有放棄,靠上網自學,如今已熟能生巧,輕松完成修理輪椅的任務。
其實,吳錦聰參與活動小組的契機來自女兒的一片孝心。
吳錦聰曾在公用事業局待上11年,負責修理水管。後來工作壓力日益增加,他便辭掉工作,改當德士司機。隨著兒女長大,他在兩年多前已改爲半退休。
吳錦聰說:“女兒希望我生活得充實,怕我待在家裏太悶會胡思亂想。她偶然經過住家附近的綜合養生村布告欄,看到活動小組的廣告,就鼓勵我報名參加。我也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結果就待了這麽久。”
他指出,自己半退休後,經常在家裏對著電視電腦,沒有和太多人接觸,現在借由當義工認識新朋友,也能聯絡感情。
爲了參加活動,他也調整工作時間,星期五就駕夜班德士,以騰出時間參與活動。雖然有電子專業文憑,但很多送來維修的東西都是他從未接觸過的。吳錦聰指出:“來到這裏讓我增加知識,如果自己不懂怎樣修理,其他成員又有這方面的知識,我會向他們學習,當做是互相切磋。”
活動更貼近興趣 男性居民紛加入
位于義順中路第765座組屋樓下的綜合養生村,于去年6月開始設立“自己修”活動小組,至今吸引約12名成員加入。成員會在每星期五下午1時至5時提供免費修理服務。
當居民把物品送來修理時,都必須填寫一份表格,清楚記錄聯絡信息,以及所要求修理的物品。
據統計,小組已經修理超過200多件物品,其中以電風扇爲主,其次是電飯鍋和電熱水壺。
綜合養生村中心協調員王秀鳳說:“我們發現來養生村活動的大部分年長者都是女性,所以就想組織一些活動吸引男性前來,讓他們退休後不會無所事事。考慮到大部分男性都有一些修理技能,我們就設立‘自己修’小組,把他們聚集起來,互相交流。”
王秀鳳指出,這些會員一般上是附近居民,沒有年齡限制,而養生村也舉辦各種活動如語言課程、手工藝品制作等吸引年長者保持活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