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多財
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假設你以4美元在美國的麥當勞買一份巨無霸漢堡,以2.50英鎊在英國買同樣的一份漢堡,這意味著美元兌英鎊的彙率大約是1.60。這就是著名的巨無霸漢堡指數(Big Mac Index)。
這項指數由著名雜志《經濟學人》于1980年代中期提出,也是討論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時最常被引用的輕松例子。
如果實際的市場彙率大于1.60,根據巨無霸漢堡指數,英鎊被高估了,若低于則被低估。
延續上述例子,PPP即是兩種貨幣在購買相同數量與質量的商品和服務時的價格比較。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同樣是1美元,可能在非洲某個國家能買到的商品是美國的三倍,經過PPP換算之後,在該國家每月掙到的1000美元,就等于在美國掙到了3000美元。
計算PPP方式比巨無霸漢堡指數要複雜
因此,也有人以PPP比較各國的經濟實力。而事實上,計算各國PPP的方式遠比巨無霸漢堡指數要複雜許多。PPP的基礎比較是國內生産總值(GDP)所涵蓋的一攬子商品和服務。最終的名單長達3000項消費商品和服務、30個政府機構職務、200種機械設備和15項工程項目,即涵括了家庭和政府的最終開支以及國內投資總額。
假設以PPP比較各國的經濟實力,中國早已超越美國。不過,這也引起了諸多辯論,尤其是PPP所反映的經濟實力到底有多真實?
例如PPP並未將一些商品的成本計算在內,例如運輸成本。假設一項商品須從其他地方運輸到銷售地點,定價自然比在地可取得的同樣商品來得高。
同樣的商品在不同市場也面臨不同的生産條件,商品的定價自然有所調整。例如發展中國家的物價本來就低于發展國家,這是因爲前者的非貿易服務成本,例如勞動力、水電等的成本較低。PPP也不考慮政府實施的銷售稅和關稅措施,而這些都可能導致商品價格上揚。
盡管PPP有不少缺陷,但肯定有一項好處,那就是不受市場彙率波動影響。
也有其他衡量購買力指數
爲了更貼近生活,不少研究機構甚至提出了各種衡量購買力的指數,例如由澳大利亞聯邦證券(CommSec)提出的iPad和iPhone指數;Sagaci Research爲比較非洲各國PPP所提出的肯德基指數(KFC Index)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