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並不像遠在天邊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及;經濟學也並不是複雜的理論和抽象的數字符號。經濟與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投資息息相關。閱讀經濟新聞,不會在一朝一夕內讓你致富,但長遠下來,卻能幫助你作出更好的理財決定,從而爲達成生活目標做好准備,無論是成家立業或是退休養老。
俗話說,知識就是財富。《聯合早報》今天起推出新欄目“博學多財”,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美國聯邦儲備局又要加息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再收緊貨幣政策,政府或許重新評估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測,核心通貨膨脹率創四年新高……
我們時常會讀到這些經濟新聞,看到一連串的數字,也許你會問,這究竟與我有多大關系呢?
在你決定跳過這些新聞去讀最新的娛樂八卦前,你可能要知道,小到油鹽醬醋,大到房地産,其實都或多或少和這些新聞相關。
你的房貸還款會不會增加?要退休養老,多少錢才夠?經濟趨勢和數據是回答這些問題的關鍵。
回到上面的問題,簡單來說,美國加息直接影響到本地的利率,這包括我們的銀行存款、房貸、車貸等的利率。可是爲什麽美國的政策決定會影響新加坡呢?
這就要說到金管局的貨幣政策。金管局和其他中央銀行不同,並不設定我國的基准利率。它以調控新元彙率爲手段,所以每隔半年便會讀到“金管局收緊貨幣政策,讓新元升值”這類的新聞。
爲什麽金管局這麽做?什麽算是收緊?放寬又是什麽意思?爲什麽收緊政策後,新元兌美元反而貶值?
金管局的貨幣政策目的是確保中期物價穩定,它關注的是核心通貨膨脹率(core inflation)。這個常見的字眼是什麽意思?爲什麽當局不關注整體通脹(headline inflation)?
前兩年我國出現負通脹,這指的是物價同比下跌。可是爲什麽生活中的物價好像並沒有下跌呢?
全球原油價格2016年跌至低點,平時的打油價格以及車資似乎並沒有因此而下滑。
對消費者來說,物價下跌是好事,但政府往往不希望看到這個情況發生,更是談“通貨緊縮”色變。物價下跌不好嗎?
不過大家一致同意的是,經濟增長一定是越高越好。我們常看到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就是經濟嗎?
經濟組織往往用人均國內生産總值(GDP per capita)來評估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這個數字是人均收入嗎?
從上述問題不難發現,經濟課題之間環環相扣,對人們的生活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本欄目將一一解釋這些現象和問題。本欄目也歡迎讀者提出想多了解的經濟課題,可把課題電郵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