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文表示,我國一旦放棄這個優勢,就會成爲“無關緊要”的國家。他指出,從萊佛士的登陸,到新加坡參與舊的商貿體系,到今天的世界貿易系統,我們一直都發揮著適應和變化的能力。
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說,我國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聯系,都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帶來好處,也可能成爲外國勢力滲透新加坡的渠道,關鍵就在于我國如何去調整和應對。
楊榮文昨早(1月28日)在“新加坡透視”(Singapore Perspectives)論壇上就新加坡和世界的關系發表講話。他籲請新加坡人繼續保持同外國的聯系,他表示,新加坡的文化和國際關系多元性是我國能持續發揮影響力的原因,我國一旦放棄這個優勢,就會成爲“無關緊要”的國家。
楊榮文說,我國的曆史深刻影響著今天和未來的我們,任何關于新加坡未來在全球的定位的討論,都必須從曆史的維度來探討。
他說:“我們雖然只是個小國,但我們的文化基因非常多元。從萊佛士的登陸,到新加坡參與舊的商貿體系,到今天的世界貿易系統,我們一直都發揮著適應和變化的能力。”
楊榮文認爲,這個適應能力來自于新加坡人多年來同世界各國聯系所累積的經驗和知識。
“隨著中國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會加深對中國的認識;隨著印度逐步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也會深化同印度的關系。同樣的,印度尼西亞未來也會成爲一股重要的力量,所以(印尼)國語(Bahasa)也會重新受到重視。”
樟宜海灘大屠殺曆史地標 換成純英文講解牌
楊榮文承認,文化多元性可能成爲複雜的政治問題,而政府往往也面對簡化、減少多元性,以達到較低平衡點的壓力。但他認爲,這麽做是錯誤的。
楊榮文指出,他前晚同印尼前外交部長馬蒂(Marty Natalegawa)在樟宜海灘散步,原想帶他參觀國家文物局爲紀念新加坡淪陷50周年而豎立的紀念牌。這個紀念牌原以我國四種官方語言和日語書寫,講述日據時期在樟宜海灘發生的“肅清大屠殺”的曆史。然而,兩人到現場後才赫然發現,紀念牌已被一個純英文的講解牌所取代。
楊榮文說:“這或許是爲了方便……但這麽做卻刻意減少、簡化了我們的文化基因,以及曆史所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産。”
國家文物局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樟宜海灘大屠殺曆史地標(site marker)是在1995年豎立的,當局在2015年進行更新,取代已磨損的舊地標。發言人沒有直接解釋撤走其他語言說明的原因,只說:“爲了讓公衆更好地了解該曆史地點的背景,我們也添加了最新的信息和肅清大屠殺的描繪圖。”
常提醒新移民 與故鄉聯系對我國很重要
楊榮文昨天也說,新加坡社會經常會出現關于種族、言語、宗教和身份認同的討論,這是無法避免的。但他認爲,新加坡人同中國、印度、印尼等世界各國的每一個聯系,即是挑戰,也是優勢。
“我以前擔任國會議員,爲新移民頒發身份證時,都會提醒他們不論來自哪裏,這些情感聯系對新加坡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切斷同中國、印尼、緬甸、泰國等國的聯系。因爲要成爲新加坡人,其實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敞開心胸。”
對于外國勢力可能因此而滲透我國,楊榮文認爲,我國的處理方式應是正面應對這個挑戰,並作出適當調整,而不是減少多元性、變得同質化。
他警告:“哪一天我們決定不再需要調整,我們就會枯萎,新加坡也會變得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