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目前記錄在案的華人先賢包括薛佛記、陳笃生、胡亞基、林義順、陳金聲等共200位,並梳理出了他們彼此共享的26種社會關系,以及他們各自的地緣背景。
隨著開埠200年以來的華人先賢,在數據庫裏被譜成一個個相互重疊、聯系的支點,維系著幾代人的血緣、姻親、雇傭等錯綜複雜的社會關系終于清晰可辨。
我國曆史上重要的200位華族人物,以及由他們向外擴展而來的800項社會關系,如今都被記錄在“新加坡人物傳記數據庫”,並在星期五(2月1日)正式宣布上線,供公衆浏覽及補充。
數據庫由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攜手共創,旨在爲國人視覺化地梳理一代代新加坡華人先賢之間的關系網絡,並提供一個缜密的尋根渠道。
通訊及新聞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受邀爲數據庫推介儀式的主賓,她在致辭時強調,數據庫的建立將有助于公衆接觸我國的文化遺産,讓國人與華人先賢之間建立聯系。
數據庫目前記錄在案的華人先賢包括薛佛記、陳笃生、胡亞基、林義順、陳金聲等200位重要華社人物,並梳理出了他們彼此共享的26種社會關系,以及他們各自的地緣背景。
推介儀式上,胡亞基的曾孫女胡妙安(84歲)、林義順的孫子林英仁(71歲)以及薛佛記的第六、第七和第八代子孫都親臨現場。
胡妙安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國人須爲自己的宗族尋根,守護這個重要的曆史遺産。
她透露,家中還保留著刻有胡亞基名字的金銀餐具,曆時百年之久,而她十分願意捐給國家。
數據庫目前仍屬于初始階段。研究團隊首要處理的是柯木林《新華曆史人物列傳》,丁荷生、許源泰《新加坡華文銘刻彙編1819-1911》,宋旺相《新加坡華人百年史》以及林博愛《南洋名人集傳》中所記載的人物史料,而尚未完成譜寫的人物預計還有5000余人。
國大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指出,通過梳理華社人物的關系,將會找到許多“中間人”,而他們在各個社群之間扮演著溝通、調解、磋商等重要角色,幫助我們理解當時新加坡社會的運作。
他透露,數據庫未來的計劃是把人物信息和地理信息結合起來,透過關系網絡劃出當時人們的活動範圍,重繪新加坡曆史上的生活面貌。
鼓勵國人上網補充數據庫
宗鄉總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柯木林指出,以數據庫來研究本地華人的曆史是“産官學”三合一的協作。每添加一個人物的數據,都能以點到面,幫助整理本地錯綜複雜的社會關系。
隨著數據庫上線,公衆可以在家中上網浏覽http://sbdb.nus.edu.sg/,補充更多的人物資料。系統將會爲資料中的關鍵信息進行標記,並與其他人物進行比對,生成關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