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曆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福地已成爲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
我們來到一個地方旅遊,總聽導遊介紹說:這是道教第x洞天,實際上是這樣的嗎?
顯然不是,在我們的印象裏,第x洞天就是某座山,比如“第三洞天”就是衡山,這其實是錯誤的。
道教經典裏,不是把某座山稱爲洞天福地,而是把這座山裏的某個山洞稱作洞天福地,它們都有各自的名字。
舉個例子,南嶽衡山著名的“水簾洞”,這裏被稱作“第三朱陵洞天”,這個深不可測的石洞,是通往“朱陵洞天”的入口,但你是不是只要鑽進這個山洞,就能進入到朱陵洞天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到過洞天福地。因爲王屋山、茅山、衡山等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洞天福地。“洞天”意謂山中有洞室通達上天,貫通諸山。洞天福地不是我們肉眼看到的山水本身,把某一座山叫作“第x洞天福地”,是不准確的,洞天福地潛藏于這些名山大川的某個山洞、某灣泉水或是某個角落。
道教的“洞天福地”說早在《道濟經》、《真诰》等道書中已經提及,可以說在東晉之前就已經形成了“洞天福地”的觀念。神仙所居的勝境有的在天上,如三清境等三十六天;有的在海中,如十洲三島;有的在名山洞府,如洞天福地。“洞天福地”是人間仙境,大多位于中國境內的大小名山之中或之間,它們通連貫通通達上天,構成一個特殊的世界,其中棲息著仙靈或避世人群。
與普通人所居住的世界不同,洞天世界具有其自身獨特的時間、空間構造。由于它的時間速率不同于我們的世界,加之空間結構也與我們所處的世界判然不同,因此在通常情形下,洞天世界對世人是不顯現的。世人除了因某種特殊機緣進入洞天外,通常是很難造訪這種神秘世界的。
按照道教觀點,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氣所分;仙境也是“結氣所成”,它們相互感通,構成縱橫交織的立體網絡;但因氣質清濁之異,而上下有別。故《天地宮府圖序》稱:“道本虛無,因恍惚而有物;氣元沖始,乘運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宮阙于清景;幽質潛凝,開洞府于名山。……誠志攸勤,則神仙應而可接;修煉克著,則龍鶴升而有期。至于天洞區畛,高卑乃異;真靈班級,上下不同。”《洞天福地嶽渎名山記序》亦雲:“乾坤既辟,清濁肇分,融爲江河,結爲山嶽,或上配辰宿,或下藏洞天。
也就是說,我們生活的大天世界與洞天福地的世界有重和,但不是包含關系,圖示是這樣:
因此,就像誤入桃花源的武陵人那樣,洞天沒有固定的地點,這也是爲什麽武陵人再去有意地尋找桃花源,卻再也找不到的原因。但是,洞天又不是與人類世界完全隔絕的,它還在這個地球上,所以武陵人還是有機會發現它,洞天裏的居民們也會造訪人間。
所以,我們去有“洞天福地”之稱的名山大川旅遊,並不是說真的到了洞天福地,而只是接近了它而已,如果有緣分能“誤入洞天”,或者遇到某位真人,把你帶進洞天,那真是大大的造化了。
在道教的空間概念中,洞天福地即是宇宙和地球相連的空間。這就是道教時空系統中的“蟲洞”。
什麽是蟲洞?簡單地說,如果我們想要去宇宙中十分遙遠的地方旅行,那麽我們可以把時空卷曲起來,在中間開一條管道。這個時空管道就是蟲洞。
蟲洞,就是不同時空之間的通道。
蟲洞之間連接的是“平行宇宙”,而道教的“蟲洞”之間連接的也是有著不同生物的“平行宇宙”。然而,與蟲洞一樣,洞天世界與大天世界的通道也掌握在高維度生物的手中,它們可以隨時變換,這也是爲什麽武陵人再次尋找桃花源而不得的原因,處于低維度的生物無力自行制造蟲洞,我們甚至連這個“蟲洞”在哪裏都把握不住。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小說《爛柯記》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晉代浙江衢州有個石室山,一個叫王質的人上山砍柴,在一個山洞前,看到有幾個小孩子邊下棋邊唱歌,王質看孩子們下了會兒棋,回過神來後發現斧柄已經爛在泥土裏。等王質回到村子,感覺周圍的房子好像都變了,滿腹狐疑的王質推開自家院門,妻子不在,一對老夫妻走了出來,而眼前的老人就是自己的兒子。
根據相對論的觀點,時間在運動中會變慢,運動越快,時間就越慢。如果一個人在接近光速運動的航天飛船之中做長途旅行,當他回來時,他會比地球上之前同齡的人年輕得多。
所以,你知道爲什麽等待的時間總是那麽漫長了嗎?這不是心理錯覺,而是真實的存在。出差時忙忙碌碌,一天過得很快;坐在電腦前的一天便過得漫長,因爲靜止的你將比運動的你經曆更多的時間。
洞天福地時空的能量級別明顯高于大天世界,在《西遊記》開頭,花果山的通背猿猴給孫悟空介紹世界的時候這樣說:“如今五蟲之內,唯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一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齊壽。此三者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在道教看來,宇宙間是有這麽一部分生物,能夠超越時空的所在,不生不滅的。而居住于洞天福地之內的居民便可以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洞天福地的居民有著比大天世界居民更高的能量級別。
根據笛卡爾建立的坐標系,X軸代表一維,就是數軸一條線,Y軸與X軸構成二維平面,加一個Z軸構成三維立體,這是我們初中學的常識,而我們就是三維生物,活在四維空間裏,這第四維我們姑且稱作“時間”(時間概念在量子領域內失效),而我們看到的時間是單向流逝的,我們只能“回憶”過去,而不能看到確定的未來。
根據90年代提出的M理論(超弦理論的一種),宇宙是11維的,由震動的平面構成的。在愛因斯坦那裏,宇宙只是4維的(3維空間和1維時間),現代物理學則認爲還有7維空間,只是它存在于純數學中,沒有人能看到更高維度的世界長什麽樣子。
那麽,不妨讓我們來大膽暢想一下:
四維生物不僅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預見將來發生的事情,但無法改變未來。比如打卦算命的江湖術士,告訴某人“X天之內,必有血光之災”這些人,算得准的人物都被傳奇化了,到底是不是誰也不敢說。
那麽五維生物有什麽功能呢?五維世界,理論上他可以看到四維世界裏的一切,他的時間不是單向的,他能看到一個人的所有選擇、以及這些所帶來的所有結果。但注意,他不能直接改變世界。
繼續推理,那麽六維世界應該就可以直接到達結果了。
從第七維起進入宇宙級,也就是可以改變宇宙規則,道理同第五維,當然,只是改變規則;第八維,你可以直接改變宇宙;第九維,你可以直接讓宇宙跳過進化期直接進入繁榮期。
第十維,沒啥能力,但是你比誰都厲害,因爲前面九維在你看來已經成了一個點了,你一擦除,就創造了虛無。在道家看來,萬物的最高階段是“道”,而“道”的最高則是無。所以,你知道道家有多厲害了麽?
那麽霍金所說的第11維是什麽樣子的呢?那可能便是無物無我了。就像莊子所說的“天籁”,此時便達到了“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的最高境界。
人類在思想上有很多的不謀而合,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
人類對于未知有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尤其是在科學理性主義主導了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的頭腦之後,我們開始過于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習慣于將通過科學或是經驗認證的東西當作真理。我們爲自己在黑暗中探索的只言片語而洋洋自得,卻不知道也許會有這樣的人,他們早已站在光明的山頂看到了一切。
當我們爲了自己的一點發現沾沾自喜時,聖人就站在山頂看著我們。
當有神論籠罩世界的時候,追求客觀真理的科學精神會引領我們逐漸揭開蒙在這宇宙萬物上的神秘面紗,但當人類中最優秀的一小撮揭開面紗之後,他們發現這物質的世界只是表象,精神的世界才包羅萬千;當他們窮盡畢生所能爬上人類智慧的山坡,結果發現像老子這樣的先知早已在山頂上等待著他們。最終,這些智慧達到相當程度的人會不由自主地嘗試探尋真理,並最終做到與萬物化爲一體。只是過程或許會很漫長,別人也許會誤解你……這也是很多人孤獨求索的原因。
宗教與科學的對話仍在繼續,它們在未來將發生更多的溝通,産生更高程度的理解,因爲它們有著追求真理的共同目標——對最高的“道”永恒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