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去年每天平均有約1200公噸的垃圾焚化底灰被填埋,如果能利用經處理的底灰,可延長實馬高島的壽命。該局希望這類灰燼能轉化爲符合環境安全,適合用作非結構性混凝土的骨料、修築道路基層和路底基層的材質以及其他用途。
四家公司正在協助我國找出將垃圾焚化後的底灰,轉化爲建築材料的最安全方式,力求以“新生沙”解決實馬高島被填滿的問題。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上周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環境及水源部開支預算時指出,國家環境局正在著手研究“新生沙”(NEWSand),並草擬了一份使用標准。
馬善高說,當局會謹慎推行計劃,以免占據新加坡三分之二國土的集水區受汙染。
環境局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去年每天平均有約1200公噸的垃圾焚化底灰(Incineration Bottom Ash)被填埋,如果能利用經處理的底灰,可延長實馬高島的壽命。
該局希望這類灰燼能轉化爲符合環境安全,適合用作非結構性混凝土的骨料、修築道路基層和路底基層的材質以及其他用途。
經過處理後的底灰必須符合一套環境標准,以保障環境和公共衛生安全。目前,環境局、相關機構和海內外專家正攜手制定這套環境標准。
去年標下環境局投標活動,得以示範新生沙處理技術的四家公司是:兩家荷蘭公司Inashco B.V.和Boskalis Environmental B.V.組成的聯營公司、Origin Environment Technology、REMEX Mineral Singapore以及Zerowaste Asia。
環境局預計今年底可找出合適的處理方式,並在接下來數年進行實地測試,以決定新生沙未來能否投入使用。環境局表示,該局沒有對新生沙何時投入使用,定下確切期限。
爲了在實際操作環境裏,驗證底灰的處理技術以及確保環境安全不受影響,環境局在實地測試期間將通過環境監測,評估處理後底灰的浸出(leaching)特性,以及它對環境和集水區可能造成的影響。
早在2009年,陸路交通管理局和環境局就曾在淡濱尼路展開初步試驗計劃,使用處理後的垃圾焚化底灰鋪設道路,以評估這項技術的可行性。
本地環保科技企業Zerowaste Asia研發經理王錦順(30歲)受訪時指出,相比垃圾焚燒過程中産生的飛灰,底灰所含汙染物濃度較低,公司采用的技術能減少超過90%的汙染物。
他補充,通過特殊溶液清洗、之後穩定或分解殘留汙染物,以及最後嚴密包封底灰這三個程序,得以減少汙染物並防止二次汙染,可安全地作爲建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