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史各士路的環境大廈前的廣場最近剛重新鋪設,路面乍看和一般混凝土道路沒有太大差別,但卻是國家環境局的一項新嘗試。鋪設廣場路面主要使用的材料是總重量20公噸、由垃圾焚化後灰渣制成的“新生沙”。
國家環境局早在去年11月宣布,將在丹那美拉海岸路的道路建築工程中進行試驗,使用名爲“新生沙”(NEWSand)的循環材料進行修築。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昨天在面簿頁面上指出,這項試驗很快就要展開。
實馬高垃圾埋置場壽命有望延長至2035年以後
他也在面簿上載環境及水源部辦公大樓廣場以及淡濱尼天地(Our Tampines Hub)外行人走道的照片,表示這些路面都用新生沙鋪設。
他指出,下來將垃圾焚化底灰(Incineration Bottom Ash)循環處理並使用于道路鋪設,將成爲我國邁向“零廢”(Zero Waste)目標的主要策略之一。他說:“新生沙可能助我們將固體廢物資源化,這將有助延長實馬高垃圾埋置場的壽命至2035年以後。”
按國人制造垃圾的速度,實馬高到2035年就會被填滿,相當于只剩15年壽命。目前每天有超過1400公噸垃圾焚化底灰與600多公噸淤泥等不可焚化垃圾被運往面積350公頃的實馬高。政府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埋置的垃圾數量減少三成。
馬善高去年在“邁向零廢棄年”活動上宣布這一系列試驗計劃,其中參與丹那美拉海岸路試驗的有三家公司。這些公司將搜集和處理本地廢料轉化能源工廠的約3000公噸垃圾焚化底灰,用以鋪設道路基層和路底基層(sub base)。
馬善高昨天解釋,環境大廈前廣場使用的“新生沙”則是一種礦渣(slag),在南洋理工大學的廢料轉化能源研究設施制造。設施內有熔渣氣化設備,可以高溫將一般固體廢料轉換成可用來鋪設道路的礦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