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特稿
黃康玮
科技改變生活方式,也改變了各行各業的市場景觀,本地的保險業近年來也與科技緊密結合,新産品的推出讓人應接不暇。
身處于保險科技(Insurtech)的時代,人們如今可以在“彈指間”購買各式各樣的保險,也能夠因健康生活和安全駕駛而享有更低保費。市場上的大小保險業者則積極采用各種創新科技,來改善業務和推出新品,進一步爭取更多用戶。
全球保險科技領域的融資規模在過去五年來不斷增長,去年全年籌集41億5200萬美元(約56億1600萬新元),同比大增87%。
根據全球咨詢、保險經紀和解決方案公司韬睿惠悅(Willis Towers Watson)發表的報告,新加坡業者籌集的款項在這期間增加了34.1%至7390萬逾美元(約1億新元)。
保險科技的涵蓋其實相當廣泛。這代表業者能采用創新科技改善業務,例如使用人工智能處理文件與設計機器人和客戶對話。它們也看准科技改變他人生活方式,因此制定更加個性化、保費更低的産品。
保險科技企業興起
韬睿惠悅的報告指出,近年來融資規模最多的來自美國、英國和中國市場。
不過,新加坡在這方面也不落人後,于兩年前設立的Singapore Life獲得不少注資。
公司創辦人兼總裁德奧(Walter de Oude)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加坡即將成爲世界增長最快私人財富樞紐,因此決定通過科技,讓高淨值客戶直接通過網絡平台購買定期壽險。
他透露,公司經營一年後已取得盈利,目前融資規模達9500萬美元,估值則達2億美元。投資者包括美國家庭人壽保險(Aflac)與安本標准投資管理(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
除了Singapore Life,本地近年來也興起不少保險科技企業。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網站顯示,本地目前有54家涉及這領域的公司。
它們專攻不同的行業和客戶群,運作模式也不一樣,例如有Singapore Life是取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保險執照,可直接售賣自家保險給顧客。
有業者則是與現有保險業者合作。換言之,這些公司提供新穎保險産品,但交由傳統業者提供承保(underwriting)服務。
這包括面向千禧一代、爲手機受損等事項受保的Axinan,以及聚齊中小企業和醫療保健供應商,讓企業可獲得更低廉保費的平台Mednefits。
Axinan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朱偉說,印度尼西亞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安全網較弱,因此希望通過科技來改變他們購買保險的體驗。譬如,通過手機購買並處理索賠。
Mednefits創辦人兼總裁張維書說,自己曾在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工作五年,知道這行業長期面對問題。“許多中小企業都有向我查詢保險配套,不過這些産品都是‘一刀切’。”他舉例,傳統保險配套需要企業先購買住院保險,才能夠讓員工門診看病時受保。此外,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保費因此更昂貴。
“保險市場雖然非常大,不過傳統業者在采用數碼解決方案還算相當落後。我們因此能在這生態圈推動科技使用。”
保險科技的領域也不單吸引起步公司制造創新産品或平台,私召車業者近期也開始加入戰局。
兩周前,Grab宣布與中國網絡保險業者衆安國際4月開始,合作推出保險市集,讓旗下司機可通過應用軟件購買微型保險。GOJEK上個月則宣布與保險科技公司Gigacover合作爲旗下司機提供保險配套。
老牌保險公司全力應戰
新業者來勢洶洶,老牌保險公司也不落人後。它們近年來都踏入保險科技領域,也嘗試“進軍”其他行業,以鞏固在人壽和醫療保險的地位。
保誠保險(Prudential)一年投資3億英鎊(約5億3630萬新元)推動業務數碼化,並于前年對新加坡市場注入了7000萬新元。
保誠保險新加坡首席執行官威爾弗·布萊克本(Wilf Blackburn)接受《聯合早報》受訪時說,公司如今也進軍醫療保健的科技領域,並會推出預防性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讓保戶有更健康的生活。
兩年前,公司推出數碼創新計劃PRU Fintegrate Partnership,並與指定科技夥伴合作打造概念驗證。
保誠也采用了人工智能對話匣askPRU,可隨即爲財務顧問提供客戶資料。這能處理財務顧問的三成詢問,財務顧問因此也能利用省下的時間處理更複雜的事項。
友邦保險新加坡(AIA Singapore)也使用人工智能科技,讓兩台人形機器人在客服中心“工作”。
友邦保險新加坡首席運營官張慕梅告訴早報,機器人Pepper和娜丁(Nadine)自去年10月在兩家客服中心工作後,已爲近1萬名客戶服務。
她透露,公司多年來注資數百萬元進行數碼轉型,也關注如何結合健康生活與保險。公司早前推出AIA Vitality計劃,並通過數據分析科技,讓應用用戶查看健康數據。這也能讓受保者的保費獲得折扣。
大東方保險(Great Eastern)去年4月推出GETGREAT平台,同樣讓用戶可享受額外優惠和獎勵。發言人受詢時說,這平台一年來共吸引8萬名用戶加入。
此外,它兩周前與三星合作,推出小型保險。比方說,三星支付(Samsung Pay)用戶能通過應用軟件選擇在三至14天的期限爲住家受保,並在發生火患、破門行竊等事件時索賠多達2000元。
職總英康(NTUC Income)近年來也推出不少新保險産品,例如上周推出針對機票價格波動的保險Pinfare,以及針對私召車車費在雨天大漲的配套Droplet。首席營運官鄭俊文告訴《聯合早報》,Droplet獲得良好反應,兩成銷售源自于回流顧客。
鄭俊文說:“我們今年在數碼化方面的投資,與2018年相比增加一倍。”
保險科技帶動更多産品面市
保險科技的新興發展,將帶動更多類型的保險産品推出市場。
安永(EY)環球經濟市場和亞細安金融科技領袖米塔爾(Varun Mittal)指出,目前新穎的保險科技産品都是普通保險,接下來會有更多針對壽險和財富管理的保險産品推出。
他說:“未來的保險公司不會再度單獨運作,而是成爲巨大生態圈的一部分。”
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會長謝福來則認爲,小型業者接下來的發展會面對挑戰。
他解釋,由于微型普通保險保費不高,因此需要龐大的用戶群,但是新加坡的市場不大。
“如果沒有強大的合作夥伴來推高保險銷售,許多保險科技企業公司是無法生存的。”
對此,本地小企業也開始擴大世界版圖。目前已聚齊220家企業和400多個醫療保健夥伴的Mednefits,如今已經拓展業務至馬來西亞新山和吉隆坡。
張維書說:“有趣的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市場挺相似,目前的增長潛能也同新加坡一樣。”
朱偉則說,Axinan接下來會推出旅遊、寵物等相關的保險産品,並且放眼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市場。
新保險産品和現象
保險科技讓業者競爭更加激烈,也給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聯合早報》綜合幾個領域出現的新保險産品和現象,帶你進入近在眼前的未來。
■ 個人
人人手上如今都有科技産品,而且逐漸開始采用電子商務平台購物,這也開拓新的保險市場。
在短短一個月內,本地兩家公司推出手機屏幕的保險配套。
在本地上市的思騰控股(Synagie)兩周前推出名爲Kiasu.me的保險配套。只要用戶下載應用,並繳付39.90元年費,摔壞手機屏幕時可免費維修。
思騰控股發言人指出,應用采用人工智能,在用戶要求賠償時可處理照片和識別文件。
上個月,保險科技起步公司Axinan也推出類似保險産品igloo,該應用的下載量多達1萬次。保費則按照不同的手機品牌和機型而定,例如蘋果手機iPhone X用戶需繳付19.90元年費。
■ 網絡保險
保險科技不單是改善幕後處理系統或指定個性化産品,科技本身也需要“受保”。
從全球傳播“想哭”(WannaCry)惡意攻擊軟件到本地新保集團網襲,近年來不斷傳出網絡襲擊或疏漏事件,逐漸提升大衆對網絡安全的意識。
本地目前的網絡保險選擇不算多,但還是有爲個人和企業制定。
比方說,馬來亞銀行旗下的保險公司Etiqa去年推出了個人網路保險,讓受保者在信用卡資料被盜用、他人冒充身份、遭到網上勒索等事件索賠,投保額高達2萬5000元。
安盛保險(AXA)也針對個人的電子名譽,甚至是和網上商家交易出現問題時可索賠。
■ 出行
擁有良好的駕駛記錄,不但能讓你獲得警方送出的汽車貼紙,也可以讓你的汽車保險保費減少。
職總英康于兩年前推出“駕駛掌控”計劃,並通過車載資訊科技(telematics)監測司機的駕駛習慣。
司機申請加入這計劃後將下載應用,在他駕車時追蹤駕駛習慣,例如是否有緊急刹車或超速等行爲而評分。駕車者在夜間或尖峰時段駕駛也會納入評分考量內。
計劃就依據司機在過去兩個內的分數決定會給多少車險保費折扣。
MSIG保險公司去年也推出類似産品。不過,這項UMax計劃的不同之處是將車載資訊科技設備安裝在車內。設備追蹤司機駕駛習慣並歸類成四種不同顔色。如果司機駕駛習慣呈綠色,就無需繳付任何自付額(excess)。
■ 醫療保健
從購買保險、體檢到看診到索取賠償,這日後或許能夠完全以科技方式執行。比方說,職總英康去年推出可網上購買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的平台,讓無已有病症的新客戶在10分鍾內就能受保。
保誠保險也推出了手機應用軟件PRUedge,用戶可通過拍照了解計算腰圍至髋部(Waist-to-Hip)比率,並能獲得量身定制的健康貼士。
在看診方面,友邦保險去年底則與遠程醫療供應商MyDoc合作,爲企業客戶提供數碼企業健康監測計劃。這目前處于測試階段。這樣一來,受保者能夠在任何時候通過視頻和醫生看診,並且同時獲取自己健康數據,日後料能夠交付更低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