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康表揚中正總校1979年成爲特選中學後,在各領域所取得的卓越表現,也爲本地文化界孕育美術、書法、音樂、文學及戲劇等方面的人才。
中正中學慶祝創校80周年,爲屹立月眠路總校的“中正人”塑像重新立碑,再次回顧並許諾繼續秉承中正辦學的精神和使命。
中正中學80周年校慶千人宴昨晚(4月13日)在中正總校舉行。應邀擔任主賓的教育部長王乙康,也爲“中正人”塑像主持揭碑儀式。
王乙康在晚宴上致辭時,對中正80年來春風化雨,秉持有教無類辦學理念,表達了肯定。
他也表揚中正總校1979年成爲特選中學後,在各領域所取得的卓越表現。他指出,中正不僅培養許多精通雙語的校友,也累積深厚的文化底蘊,爲本地文化界孕育美術、書法、音樂、文學及戲劇等方面的人才。
王乙康說,傳承華校優良傳統,以及維護我國多元文化,是特選學校“缺一不可”的長遠使命。
他重申,特選學校須盡力促進學生和其他族群的交流,認識其他族群的朋友,讓學生能在一個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環境中成長。王乙康肯定特選學校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中正就開辦了馬來語課程,讓學生掌握會話能力,以便與異族同胞交流。
“一個國家的身份認同,需要幾個世紀的孕育,才能成熟、穩定,它也必須從各個族群的文化中汲取養分,才能煥發本土的風采。我們的學校必須繼續強調各族母語、文化及價值觀的傳承。特選學校在教育體制中將繼續擁有重要的地位。”
“中正人”塑像由已故中正美術教師楊惠民帶領學生一起打造。塑像胸部置空,看上去如一個“中”字,也象征中正學子虛懷若谷、志在千裏的氣度。原版塑像屹立總校校園半個世紀,即將遷移至國家美術館。如今重新立碑的銅鑄塑像,是本地雕塑家林龍成的作品。
中正總校、中正義順和南洋初級學院,是中正中學有限公司屬下的三所學校。來自三校約1500名橫跨不同年代的校友、師生、曆屆及現任校長,以及董事會和管委會成員,出席了晚宴。
中正過去80年來發展與國家進程緊緊聯系
王乙康致辭時也指出,中正過去80年來的發展,與時局變遷和國家進程,緊緊聯系在一起。
創辦于1939年的中正中學,是繼華僑中學之後,新加坡華人社會創辦的第二所華文中學,由先賢林文慶、胡文虎等人所帶領的一群華社領袖所籌辦。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中正學生已有數百人,不少來自東南亞各地。
學校原位于金炎路。二戰後,學校搬遷到目前月眠路校舍,金炎路校舍成爲分校。中正那時也成爲最早讓男女學生共讀的學校之一。隨著兩校逐漸壯大,收生一度超過5000人。分校過後搬遷到義順,改稱中正中學(義順)。
王乙康也回憶中正校友同他分享的趣味故事。例如,當年下大雨時,中正湖泛濫,導致正門的馬路和一樓教室淹水至小腿,當時學生還打趣說得乘船來上課。此外,學生過去每晚須將校服的七個鐵紐扣一個個拿下,隔天再一個個戴上,也是許多中正校友的溫馨記憶。
王乙康指出,這些經曆培養了中正人愛校的精神。“很多校友踏入社會後,不忘回饋母校。現在,校園不再淹水,鐵紐扣也縫上了,但我相信精神永不散。”
中正總校校長陳英賢在晚宴結束前致辭時,感謝曆屆校長和教師的無私奉獻,也感激校友對母校的發展所做的貢獻,讓一代代中正學子得到良好啓發。
中正校友會昨晚也發布了《源遠流長》 和 《湖畔旋律》 兩本文集,作爲對母校的慶生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