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集總是不好做,新鮮感沒了,話題也少了。
新傳媒8頻道10月份推出《鍾聲響起時》第二系列,反響似乎沒有第一系列那麽大。問起身邊同事和朋友,大部分人都沒有在關心。
第二系列反響不如第一系列大
第一系列去年7月播出,介紹八所傳統華校,那些沒有入列的傳統華校和特選中學的校友們好多忿忿不平:“爲何沒有我的母校?!”
紅螞蟻去年邀了好幾所“落選”學校的校友執筆,談母校憶當年,補上那個缺。新傳媒最新推出的《鍾聲響起時2》,也拼湊出一個較爲完整的新加坡傳統華校面貌。
第二系列節目講述的五所傳統華校是:南華中學、海星中學、聖公會中學、華義中學和中正中學。再加上第一系列的南洋女中、華僑中學、立化中學、南僑中學、聖尼各拉女校、公教中學、中華中學及德明政府中學。老一輩華校生耳熟能詳的、還沒有關閉的華校,差不多都收錄了。
衆口難調,20多分鍾片子不夠用?
紅螞蟻本周一口氣看了四集,包括南華中學、海星中學、聖公會中學和華義中學,必須說比第一系列少了“企業宣傳片”的感覺,但在觸及曆史方面,似乎仍避重就輕。
比如說,介紹南華中學那一集,節目著重介紹學校的舞蹈專長。但放置在曆史長河中,南華這所傳統華校爲何失去華校味道,又如何重拾華校色彩,這個過程反而更值得重點講述。紀錄片通過老校友馮煥好女士的訪談觸及到這一點,但沒有深入展開。據老校友透露,前南華校長駱良明在把南華從“英”拉到“華英兼具”方面功不可沒,可惜紀錄片沒有看到駱良明現身受訪。
聖公會中學和華義中學那兩集給人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是,前者體育很厲害;後者音樂美術很棒,這兩個特色都在紀錄片中帶出來了。華義中學是在特殊的曆史背景下創建的。它是由英殖民政府在1956年創辦的第一批華文中學之一,最初稱爲官立華義中學,在于和“受左派影響的傳統華校”抗衡,這一點在旁述中提了一句,但沒有重點開展。
海星中學校友有頭有臉的人多
海星中學的校友搬出來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鏡頭上就至少看到五張臉:掌管新加坡教育“一把手”的王乙康部長、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主席張松聲、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山忠。
紀錄片大篇幅講述海星籌款建校的艱辛過程,但看完整集還是不知道海星中學的特色是什麽。就記得:海星學生每天要走斜坡路上學。
只能說20多分鍾的片子很不夠用,什麽都談就難突出重點,談了這個不談那個,好像又不夠全面。反正衆口難調,電視台的同行們辛苦了。拍學校紀錄片肯定吃力不討好。每個在籍學生和校友對學校都有不同的情感共鳴點,只要紀錄片沒有捕捉到那個點,觀衆就會批評。
更何況,“華校生”三個字總包含著放不下的悲情,“華校”兩字更是讓人有“名存實亡”的傷感。因爲情感包袱重,關于傳統華校的紀錄片怎麽拍都會有人覺得不對味。
下周二壓軸讓人期待——中正中學
說了那麽多,紅螞蟻最期待的就是下周二(6日)播出的壓軸——中正中學。被放在壓軸,說明中正的分量。
《鍾聲響起時》第一系列去年播出時,因爲忽略了中正中學總校而被罵慘,據說不只是中正校友罵,連華中校友也鳴不平。談新加坡的傳統華校,不談中正中學完全說不過去。就像提新加坡建國曆史,不能不提李光耀和林清祥等人一樣。不提中正,就不要談新加坡華校曆史,談新加坡華校就一定要提中正。
紅螞蟻去年刊登的這篇文章,身爲校友的作者李氣虹就提到,“播出第一批八所傳統華文中學名單中竟沒有中正中學,讓人感到意外和不解,其回顧本地華文教育發展的曆史代表性也因此失去了厚度。”
上世紀50年代是中正的鼎盛時期,有一說是學生多達6666人。這所傳統華校是在1939年,一個特殊的大時代背景下創辦的。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小學畢業生無法到戰火連天的中國升學,也有不少學有所長的人才留在香港和新加坡。
1938年,當時的教育部視學陳育崧、林惠祥、陳厥祥、林文慶博士等發起籌辦一所中學,發起人當中有親國民黨人士,他們認爲以當時退守在重慶的蔣介石委員長的名字“中正”爲校名是最有號召力,于是發電報到重慶,請蔣介石批示。蔣介石複電同意後,“中正中學”的名字便確定下來。
1939年1月成立董事會,由香港企業家胡文虎出任董事長,本地抗日英雄林謀盛擔任監理,並禮聘廣州中山大學法學教授莊竹林博士出任首任校長。
這麽一所經曆時代動蕩仍屹立不倒的華校,在《鍾聲響起時2》的鏡頭下會呈現出什麽樣的面貌呢?除了訪問校長和傑出老校友,談中正湖和大禮堂外,還會有什麽?
會不會訪問反對黨大佬劉程強?
令紅螞蟻好奇的是:
一、紀錄片會怎麽介紹深受老校友愛戴,卻被林有福政府關過的莊竹林校長?
1950年代是新加坡社會動蕩的時代。莊竹林在中正中學當校長時,也是主張“有教無類”。據老中正校友說,他非常同情參加學潮和學運而被開除的外校學生,把他們都吸收進中正。
二、怎麽介紹1950年代爆發的“五一三”反服役請願、中學聯成立及被查封、學生領袖被逮捕等事件?
1950年代是風起雲湧的年代。當年的華校生卷入多起政治運動,包括1954年的“五一三”事件、1955年的福利工潮和1956年大逮捕事件。中正校園因爲地點及學生背景關系,成爲反殖民學生運動的代表性聚集地。
三、會不會訪問工人黨前秘書長、反對黨大佬劉程強?
中正中學創校79年來人才輩出,例如銀行家黃祖耀、航運企業家傅春安、城市規劃師劉太格、書畫家林子平、文化獎(戲劇)得主韓勞達、華樂指揮家鄭朝吉、新明日報前總編輯杜南發等等。
有一位校友身份最特別,他就是反對黨大佬劉程強。《聯合早報》曾在2009年的報道中引述《中正人》的內容說,中正中學不僅是劉程強求學的地方,也是他跟妻子結緣之地。這段愛情感化了他,還激發他力求上進,從問題學生變成好學生,最後順利升上大學。1982年,兩人在學校的中正湖締結連理。
劉程強在《中正人》中說:“幾十年過去了,我對母校有教無類的辦校宗旨最爲懷念,沒有它,我的人生無法向好的方面轉變。”
作爲一位新加坡政壇反對陣營的沙場老將,劉程強自當也是一名中正傑出校友吧,他會不會在《鍾聲響起時2》之中正篇現身受訪呢?下星期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