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以來,超過5000名非馬來西亞籍建築業客工已完成爲期一天的客工融入課程,課程將擴大到海事業、制造業和加工業,到時每月參與人數可增至近3000人。
海事業、制造業和加工業非馬來西亞籍新聘客工今年12月開始,須于抵達本地的14天內完成客工融入課程。
人力部兼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紮吉哈昨天上午到訪裕廊西順利客工村,了解外籍勞工中心客工融入課程上課情況時,在場邊做出以上宣布。
他說:“課程幫助客工更快地融入本地社會,對于幫助他們熟悉本地生活與工作條件以及相關法律條規,相當有效。”
紮吉哈也指出,課程降低了客工被剝削的風險,以及雇傭糾紛發生的可能性。
初次到我國工作的非馬來西亞籍建築業客工,去年10月開始就已經被要求在抵境14天之內,完成爲期一天的客工融入課程。過去六個月已經有超過5000名客工接受培訓。
紮吉哈:保障外籍勞工權益教育是關鍵
紮吉哈透露,根據當局的調查,高達九成雇主覺得課程對客工有幫助,而高達98%的客工也提供了正面反饋。
他也說:“除了立法和執法,教育仍是保障外籍勞工權益的關鍵。”
外籍勞工中心主席楊木光則指出,課程由中心直接負責,可以更有效地和客工溝通,了解他們的問題。
“客工能更安心、放心,繼續在新加坡工作,也能融入本地社會。我們也告訴客工,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向我們咨詢,希望這能夠及早解決問題,減少各種可能的糾紛。”
用客工母語工作坊形式有利交流
楊木光也說,課程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每一班不超過20人,並且以客工的母語進行,這能促進更多交流。
他透露,課程擴大到另外三個行業的客工時,每個月參加課程的人數會從目前1200人增加到近3000人。
來自中國黑龍江的賈子波(34歲,電梯安裝技工)曾經在新加坡工作一年,回中國後再度申請到新加坡工作,他昨天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對客工融入課程的內容表示滿意。
“公司以前辦過簡單的說明會,但這個課程講解得更清楚,也告訴我們要怎麽解決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或者找誰幫忙。現在我對新加坡的法律和文化更加了解,這對我很有幫助。”
工程公司Akrah負責人阿拉文德受詢時說,公司至今已派了四名客工參加課程。“他們上課時了解到如何融入這裏的工作環境,工作表現更積極,公司爲每名工人支付的75元課程費用相當值得。”
當局規定,客工參加融入課程時,須帶著原則性批准信(In Principal Approval Letter)。這封信記錄了客工的薪水、工時以及工作性質等信息,由人力部發出,雇主有責任在客工抵境前寄給對方。
楊木光說:“有了這個信件,我們就會知道他們如何解讀這份很重要的文件,這樣的話可以減少一些糾紛。”
人力部受詢時透露,雇主如果沒有寄出這封信,會被令暫停新聘客工,中介也會被記過,以示懲戒。
人力部長楊莉明去年5月在客工勞動節慶祝會宣布,爲初次到新加坡工作的非馬來西亞籍建築業客工開辦適應本地生活的課程。
爲期一天的課程主要介紹新加坡的情況、本地工作方式與社會規範、雇傭相關法律知識、雇傭與工商索償權利、全國保家安民計劃,以及其他重要法規。
課程幫助客工更快地融入本地社會,對于幫助他們熟悉本地生活與工作條件以及相關法律條規,相當有效。
——人力部兼國家發展部
政務部長紮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