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調查的失智症患者中有半數認爲自己無法對旁人坦白病況,更有56%受訪患者認爲旁人把他們當作能力較差的人對待。看護者中近三成在公共場所看護患病的親人時感到羞恥,超過一成認爲旁人感到尴尬。
本地失智症患者中逾七成感到孤獨和被排斥,也有超過半數認爲他們在旁人眼裏能力不及常人。
一項關于本地失智症患者和國人對失智症意識的全國調查顯示,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偏低,對失智症的偏見也導致受訪失智症患者中多達72%感到被排斥和孤獨。
受訪患者當中也有半數認爲自己無法對旁人坦白病況,更有56%受訪患者認爲旁人把他們當作能力較差的人對待。
除了患者,看護者中近三成在公共場所看護患病的親人時感到羞恥,超過一成認爲旁人感到尴尬。
這項由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失智症協會展開的調查,是本地首個關于失智症的全國調查。99名學生在新大經濟學院統計科高級講師鄭如美的指導下進行超過三個月的調研,期間訪問5679名受訪者,包括失智症患者、看護者和公衆。
調查發現,56%國人認爲自己缺乏對失智症的認識,也有超過54%的受訪者在與失智症患者交談時感到不自在。不知道如何幫助失智症者的公衆占44%。
盡管認知不足,仍有近八成受訪者表示,有意爲改善失智症患者處境而付出更多。此外,73%受訪者同意我國應增設更多親失智症患者設施。
我國60歲以上國人當中,每10人就有一人患上失智症,85歲以上國人更有半數患病。
2018年,我國失智症病例總數約達8萬2000起。預計到了2030年,這個數字將突破10萬大關。
新加坡失智症協會總裁符祥明指出,社會對失智症患者的偏見會影響患者和家人的生活素質,人人應以正確的溝通方式,對患者和看護者表現出更多的同理心,並打造親失智症患者社群,幫助患者融入社會。
調查發現,與失智症無關聯者對失智症抱有最大的偏見。不過也有半數的失智症患者因社會偏見而對自己的病況感到丟臉。
符祥明說:“我們要力求改變社會的思維,打破既定印象。我們不應把注意力放在患者的不足之處,而是關注他們還有能力做些什麽。重要的是認識到他們仍能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爲減低社會對失智症患者的偏見,失智症協會今年6月將推出全國運動,提高國人對失智症的認識。
一系列活動包括失智症語言指導原則、路演、講座、視頻,以及在9月21日“世界失智症日”舉辦大型公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