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各退休後成爲觸愛樂齡活動中心的義工,後來結識黃清來,對方也加入義工行列,兩人就成立小組一起服務,合作近10年。
四年前,黃清來因病須卸下義工職務。雖然失去了一個好搭檔,但陳雅各卻多了一名受益人,他每天都會探訪黃清來,對他加倍關心。
搭檔多年的義工好友成爲需要被照顧的受益人,退休德士司機四年來風雨無阻,每天探訪前搭檔,協助他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角色雖然轉變,但老友相聚依然熱絡,情誼地久天長。
現年78歲的陳雅各曾經駕駛德士20年,2002年退休後便加入觸愛樂齡活動中心成爲會員。多才多藝的他後來也成爲中心義工。
他說:“一開始我會負責教導年長者唱歌和做運動。很多時候也會和他們談心,用耐心和關心讓他們敞開心扉,講出心事。”
即使還要幫子女帶孫,陳雅各並不覺得忙碌。在家人的支持下,義工的工作反而讓他樂在其中。
“年輕時生活困難,全家人的開銷都需要靠我,但我從不感到沮喪難過。我是個開朗的人,不知何爲煩惱,這樣的品質能夠感染到別的年長者。”
他在2013年加入中心的樂齡互助項目,以年長者的身份幫扶比他更有需要的樂齡。在陳雅各的衆多受益人中,有一個特殊的人,那就是他的老朋友黃清來。
“我們在2007年認識,清來那時候到中心來玩,看到我在做義工,覺得很有意思,便決定加入。”
原本做了10多年煮炒攤小販的黃清來,在2006年時因前交通動脈瘤破裂緊急送醫,當時醫生告訴他手術成功率只有2%。
黃清來之後便在重症監護室裏住了兩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後,讓他覺得生命十分可貴,更希望能積極幫助別人。
在陳雅各的推薦下,黃清來的義工之旅便就此展開,兩人成立小組,平時一起完成義工任務,合作將近10年。
陳雅各強調,二人不僅僅是工作關系,更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一起時,可以無話不談,即使一言不發,卻還依然默契十足。業余時,他們喜歡出去走走,甚至搭乘巴士,慢慢從起點坐到終點,沿途尋找和品嘗美食。
“清來的人生觀同樣也鼓舞著我,用有限的生命幫助更多人。”
在加入樂齡互助項目後,短短兩年間,他們一共幫扶了三戶家庭。除了定期做家訪陪年長者聊天,也爲他們准備生活所需品,解決實際困難。
一直到2015年,黃清來因之前的疾病造成腦部退化較快,漸漸影響到肢體表達,以及語言和行走能力,甚至有時會突然忘記回家的路。觸愛樂齡活動中心的工作人員便建議他卸下義工職務。
陳雅各無奈地說,雖然覺得很可惜,但也只好接受。中心念在他對黃清來十分熟悉的份上,安排他成爲其專屬協助。陳雅各雖然失去了一個好搭檔,但友誼不變,即便是沒有安排拜訪的日子,他也會主動到黃清來家裏探望。
“我年紀比他大,早就把他當成自己的弟弟,現在更是加倍關心他。”
談到黃清來從搭檔變成受益人的身份轉換時,陳雅各表示,他不覺得有什麽不習慣,也完全不會嫌麻煩。“唯一的不同可能是我比從前更關心他吧。”
聽到好搭檔這麽說,黃清來也打趣說,自己現在很好命,是被別人照顧的那個,連太太也不再工作,全職照料他。“我們幾十年都住在這裏,有很多老鄰居。如今行動雖然不便,但每天與老友相聚,讓我感到非常幸福。”
他們也感慨,成爲樂齡義工後讓兩人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年長者,當中雖不乏樂觀的人,但也有許多精神隨著病魔漸漸被拖垮的,更讓他們深感命運難測。
陳雅各說:“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也不知道自己能夠繼續做義工到什麽時候。這麽多年來,做義工仿佛融入了我的血液,我要做到不能做爲止,像清來這樣。”
“樂齡互助”服務逾50人 義工每周受訓爲探訪“熱身”
“樂齡互助”(Senior Caring for Senior)是觸愛樂齡活動中心于2013年8月實行的一個創新項目,旨在鼓勵身體還較健康的年長者成爲義工,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樂齡。目前在該計劃下有60名年齡介于61歲至87歲的樂齡義工,幫扶對象超過50人。
年長者在成爲義工前都須先上五堂課,每次兩小時,除了會讓他們意識到新加坡人口老化問題、觸愛中心所扮演的角色,成爲義工的條件等理論,還會教導他們如何與不同背景的年長者溝通、如何攙扶病人坐輪椅等實用技巧。
年長義工猶如中心的“眼睛耳朵”
觸愛樂齡活動中心(芽籠峇魯)副經理楊燕紅指出,年長義工就如同中心在基層的眼睛和耳朵,必須向他們強調培訓的重要性,以確保他們夠勝任工作。“這樣他們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注意些什麽,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扮演好幫扶者的角色。”
義工通過培訓後被分成兩人一組,與幫扶對象的家庭配對,進行每周一次、爲期至少一年的家庭探訪及協助。
楊燕紅進一步指出,中心在每周一都會安排年長義工參加半小時短課,教導他們做遊戲、心理輔導、藝術與手工等活動與知識,幫他們在探訪前熱身。
“家庭探訪之後,我們也會開會進行總結。大家彼此分享在幫助對象時所遇到的困難及收獲,以求不斷進步。”
她強調,中心這麽做是爲了確保年長義工保持活力的同時,緊跟時代步伐,了解最新的資訊,以便和他們的受益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