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永恒不變的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會面對,不管貧窮富有,還是高低貴賤,衆生皆歸平等。在古代,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那就是人死以後要停屍三天,那問題來了,古人爲何如此呢?難道真是封建迷信?
在這裏可以明確告訴大家,這絕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古人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累的寶貴經驗,所以對于老祖宗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理性對待。
首先大家都曉得,古人的醫療條件非常落後,判定一個人是否真正死亡,通常就是通過診脈或觀察心髒跳動,但遇到病人特殊的假死休克狀態,他們難免産生誤判。家人不清楚草草下葬,病人如果一旦醒來那可真就叫天無門了。後來爲了杜絕悲劇的發生,便有了如今停屍三天的習俗,
其實這樣的習俗,最早源于古代一位神醫妙手回春的功勞。
春秋戰國時,虢國太子突然暴斃而亡,恰巧周遊列國的扁鵲路經此地,聽聞具體細節後,扁鵲認爲太子應該是暫時休克,並非真正死亡,治療及時還有救!
虢國君主就一個兒子,非常悲痛,正准備給太子下葬,聽聞此事後,連忙召見扁鵲,一番診察後,扁鵲發現太子的確假死,並且下體尚有余熱,隨後扁鵲對太子施以針灸之法,不需片刻,太子果然清醒過來了,經過扁鵲數十日調理修養,太子竟然神奇痊愈了。
自此以後,扁鵲起死回生的“神醫”大名傳遍諸侯各國。他還曾告誡後人,人死之後不要馬上下葬。也就是後來逐漸演變的三天下葬的習俗。
所以古人吸取教訓,爲了避免此類悲劇重蹈覆轍,便有了三天下葬的習俗,後來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廣,並沿襲至今。當然最應該感謝的,當屬神醫扁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