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天就是新加坡54歲生日,今年也是獅城開埠200年紀念。《聯合早報》通過五名讀者的小故事,講述他們的祖輩和家族,如何在這片土地紮根、繁衍,傳承祖輩留下的遺産。
嬰兒座椅的顔色與設計種類繁多,郭興貴卻選擇讓兒子使用傳統的竹“椅籠”,因爲那是他50年前也使用過的“傳家之寶”。
郭興貴(50歲)在三年前迎來第一個兒子(圖中小孩),櫥櫃裏塵封已久的椅籠終于能派上用場。這個廣東人俗稱“椅籠”的嬰兒座椅由竹制成,非常堅固,也不容易損壞。郭興貴笑說:“用了50多年都沒壞過,也沒被白蟻侵蝕過。”
郭興貴已忘記這個椅籠從何而來,更不記得坐在椅籠裏的感覺,他只記得哥哥和妹妹小時候也坐過這個椅籠。
“長大後,屁股坐不下了,就用它圍成一個小“廚房”扮家家酒。把椅籠翻過來,還可以讓大人們歇腳,可謂一物多用。”
至于爲什麽叫“椅籠”,郭興貴猜想也許是因爲嬰兒一坐上去就無法亂動,好像被籠子困住一樣,只能乖乖地讓母親餵食。
他感歎,現在很難在市面上找到這種竹椅籠了,偶爾在鄰裏夜市看到的都是藤制的椅籠。
“之前在嬰兒用品展看到的嬰兒座椅,款式都很新穎,有布的、塑料的、鋼鐵的,就是沒有竹子的。”
如今兒子一天天長大,眼看就快坐不下了,郭興貴打算把椅籠收在櫥櫃裏好好保存,希望二三十年後也能讓孫子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