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不同語言的演說談及不同內容,一方面在全球身份政治擡頭的形勢中有助強調新加坡人的身份和新加坡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能在紀念開埠裏程碑的當兒,向個別社會群體一一給予認可。
本地政治觀察家受訪時普遍注意到,李顯龍總理在這次群衆大會演說中一反往年做法,沒有讓三個不同語言的演說內容相互重複,而是“量身定制”,各有不同側重點。
其中引起注意的是,李總理選擇不把牽動全球貿易敏感神經的中美糾紛放在英語演講多加論述,而是在華語演講中著墨。
官委議員、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受訪時指出,這起到了強調新加坡和中國是兩個獨立國家的信息,本地華人雖跟中國人同文同種,但不見得要從中國國家利益出發。
“我國近期有不少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所以向他們發出這樣的信息很重要,就是你也許族群跟中國一樣,但一旦入籍新加坡就是新加坡人,所以要理解新加坡的利益和中國的利益不會一樣。我們想與中國爲友,但不代表總是要采取符合他們利益的立場,就如我們也不總是采取符合美國利益的立場一樣。”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兼職講師陳添金博士則注意到,李總理在馬來語演講中也花一定篇幅談論回教身份和更廣泛的回教社群效忠。“我們終歸要回到問題所在,即無論我們是什麽立場,屬于哪個群體……我們應該想清楚的定位是,新加坡的身份是什麽?”
特斯拉也指出,李總理用開埠200周年的大課題,在馬來語和華語演講中微妙追溯這兩個族群的根,他們對新加坡的貢獻,及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在今年群衆大會的課題上,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認爲,李總理重點談及氣候變化,顯示政府不只是要管理這個問題,也積極從中制造機遇,就如過去應對水供問題的思維一樣。
陳慶文指出,氣候變化是年輕國人關注的課題,這個群體也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加劇。“政府提出應對方案可能橫跨100年,預計斥資1000億元,用上四到五代人的時間還可能不夠。新加坡政府能制定長遠規劃,這也是它與其他政府不一樣的地方。”
我國近期有不少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所以向他們發出這樣的信息很重要,就是你也許族群跟中國一樣,但一旦入籍新加坡就是新加坡人,所以要理解新加坡的利益和中國的利益不會一樣。我們想與中國爲友,但不代表總是要采取符合他們利益的立場,就如我們也不總是采取符合美國利益的立場一樣。
——官委議員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