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多財
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胡淵文 報道
我們閱讀財經新聞時,時常會看到關于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的新聞。兩家國際機構定期評估全球和各區域的經濟增長,它們若是下調全球經濟增長,必定引起市場關注。
這兩家機構也經常針對最新局勢發展做出評論,例如IMF日前指出,美國懲罰性關稅無助扭轉貿易失衡。世行不久前則談到,水質惡化使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速降低三分之一。
這兩家國際性的機構究竟有什麽不同?各自負責的範疇是什麽呢?
它們都是在世界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下形成的,雖然這個體系已在1973年結束,兩家機構對全球經濟發展依舊産生很大的影響。
根據世行的網站信息,它爲發展中或貧窮國家提供低息貸款或援助,它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銀行,而是爲了消除全球的貧困問題。它的使命是到2030年將極端貧困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率降低至3%,並提高各國占人口40%的最貧困人群的收入水平。
IMF的成立目的是要穩定各國的貨幣,以及監察外彙市場。它爲收支平衡遇到困難的國家提供暫時的融資,幫助它們解決短期外彙流動性短缺,IMF也爲低收入國家提供貸款以降低貧困率。
兩者的關系也體現了歐洲和美國兩大傳統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控制和引導。IMF的曆屆總幹事皆由來歐洲人擔任,現任總幹事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是法國人,她即將卸任轉而出任歐洲央行行長,下一任的總幹事很可能繼續由歐洲人擔任。
上周四,IMF執行董事會建議IMF理事會就取消總幹事職位年齡限制進行投票。目前IMF禁止任命年滿65歲的候選人擔任總幹事。歐盟提名的總幹事候選人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今年66歲,此舉便是爲她上任鋪平道路。巧的是,格奧爾基耶娃目前是世行的首席執行官,是世行的第二號人物。
世行行長都是由最大股東美國提名的美國公民擔任,現任世行行長爲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世行的重大決議時需要85%的票數才得以通過提案,而美國的投票占比從未低于15%。
新加坡是這兩個機構的成員。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擔任IMF旗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主席,之前據媒體報道他入圍總幹事候選人的初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