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雲舟 報道
亞細安不只希望不要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更希望中美等大國都參與本區域事務。隨著區域局勢過去幾十年發生變化,美國在本區域投射的軟實力和對外政策也須將這些變化納入考量。
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訪問的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美國西岸時間7日下午(新加坡時間8日上午)在第七屆裏根國防論壇上,回答有關美國軟實力和對外政策的提問時指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和對外投射的形象不僅取決于該國的抱負,也與時代環境和對手有關。
以上世紀60年代的去殖民化運動爲例,許多新成立的國家急欲參與在殖民統治時期無法參與的全球經濟體系,美國當時投射的軟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永宏說:“肯尼迪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承諾,絕不讓一種形式的殖民統治消失後,卻以另一種更爲殘酷的暴政取而代之。那番論述捕捉了當時的時代精神。”
美國和西方盟友當時制定的國際貿易准則成功提升了全球經濟,如今亞細安也發展爲6億4000萬人口、經濟總量達2萬8000億美元(約3萬8000億新元)的經濟體。在這意義上,美國的這項外交政策成就斐然。
美國不能以過去方式
處理與中國關系
不過時代環境現已改變,美國也無法完全照1960年代和1970年代對待共産威脅的方式處理與中國的關系。黃永宏以1980年代至本世紀初各經濟體的表現爲例,指美國和歐盟的經濟欠佳,亞洲靠中國的經濟得以維持。
“如果再從亞細安國家的角度出發,可以說他們希望爭取一切最佳利益,他們的經濟引擎也靠美國、中國和歐盟推動。中國目前是幾乎所有亞細安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在制定核心或外交政策時要采取什麽戰略,是軟實力也好,外交政策也罷,都必須把這點納入考量。”
美國與區域國家的合作關系及對區域事務的參與程度近年出現變化。黃永宏指出,美國在軍事上非但沒有顯得含糊,反而加強了對本區域的關注。無論是派往本區域的軍艦數量、提升印度太平洋司令部規格,或是與本區域的軍事協議,美國都視本區域爲重要作戰區。
不過在經貿合作和價值體系上,美國則展現了不確定性。
黃永宏參與的是論壇其中一場題爲“與盟友夥伴合作推進美國國防”的對話會,其他講員包括瑞典國防部長胡爾特奎斯特(Peter Hultqvist),及美國兩名負責政策的國防部副部長路德(John Rood)和弗盧努瓦(Michele Flournoy)。
談到美國參與本區域事務的重要時,黃永宏追溯建國總理李光耀解釋新加坡在1990年與美國簽署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理由。李光耀當時指出,美國參與東亞事務有助本區域國際法和區域秩序延續,如果沒有美國作爲經濟和軍事強國的存在,亞洲就無法實現在合作和競爭中和平改善人民福祉的願景。
黃永宏進一步闡述新美的共同之處時也說,兩國是因開放理念、對自由貿易和法治的信念,以及共同應對跨國挑戰的決心,建立起牢固、互惠互利的防務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