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越來越多散戶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感興趣,但付諸行動的還是少數。
資産管理公司施羅德(Schroders)針對2萬5000多名全球投資者的調查顯示,盡管32%受訪者都對可持續投資感興趣,但只有16%在做投資決策時,也將環境、社會與治理(ESG)這些可持續發展因素納入考量。
在受訪投資者的優先考量因素中,可持續投資排名第五,前四大因素依次是避免虧損、實現收入和資本增長、獲得預期收入,以及得到可觀費用。
51%新加坡投資者已經或有意進行可持續投資,在調查涵蓋的九個亞洲市場中排名第五。不過,只有28%的本地投資者將可持續投資作爲首兩大投資考量因素。
調查也發現,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更可能進行可持續投資。自認是資深投資者的受訪者中,23%涉足可持續投資,初學投資者中只有8%這麽做。
從年齡層來看,最積極參與可持續投資的投資者是介于38歲至50歲的“X世代”,有61%在選擇投資産品時將可持續因素納入考量。這個比率高于千禧世代(18至37歲)的59%和嬰兒潮世代(51至70歲)的50%。
施羅德全球企業管理主管(可持續發展)格蘭(Jessica Ground)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雖然亞洲可持續投資市場起步較晚,但中國、印度和泰國等多個區域國家對這個領域都有濃厚興趣。推動區域可持續投資發展,可能只差臨門一腳。
格蘭引述報告指出,約六成投資者反映,如果政府爲了可持續發展而調整法規條例,會促使他們更關注可持續投資。“新加坡在區域率先推出碳稅,近來也宣布綠色投資計劃,相信這有助于提升新加坡投資者乃至區域其他國家對這個領域的重視。”
格蘭坦言,目前可持續投資市場的一大阻礙是缺乏統一標准。相比機構投資者,散戶投資者並不清楚如何評估投資對象的可持續發展程度,也因此面對更高投資風險。“如今歐盟已在低碳減排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如果各區域能盡早統一標准,就能進一步加速該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