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昨天發布的最新數據,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增加0.2至50.3,這是因爲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出、庫存和招聘指數的擴張幅度上升。
我國今年1月份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上升至50.3,連續兩個月擴張,電子業采購經指數也結束連續14個月的萎縮,進入擴張狀態。
不過,經濟師認爲,這股上升勢頭會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稱武漢肺炎)疫情阻斷,制造業在今年第一季可能出現萎縮。
根據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昨天發布的最新數據,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增加0.2至50.3,這是因爲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出、庫存和招聘指數的擴張幅度上升。
進口、完成品、投入品價格和積壓訂單的擴張速度也增加,供應商送貨的增速則放緩。制造業工作量增加,招聘活動也連續兩個月擴張。
PMI是衡量制造業未來表現的指標,指數高于50顯示制造業處于擴張,低于50則是陷入萎縮。
1月份電子業PMI稍微上升0.2至50.1,這有賴于新訂單、新出口和工廠産出取得擴張,招聘指數的擴張速度也增加。
進出口價格指數的擴張速度加快,至于庫存、完成品和供應商送貨的擴張速度則放慢。積壓訂單也擺脫連續20個月萎縮的厄運,在1月份稍微擴張。
中國許多工廠關閉導致制造業供應鏈中斷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1月份采購經理指數顯示制造業正逐步複蘇,但好景不長,中國許多工廠因爲新冠肺炎而關閉,制造業供應鏈因此中斷。加上旅遊限制對經濟的影響,在亞洲引發漣漪效應。
“制造業可能在第一季出現萎縮,而不是複蘇,因爲新冠肺炎會導致中國消費疲弱,並中斷供應鏈。一旦疫情受到控制,氣溫上升,新加坡制造業就有望在第二季回彈。”
他認爲,經濟不會出現技術性衰退,但國內生産總值增幅可能會處于政府全年預測0.5%至2.5%的較低位置。
星展銀行經濟師謝光威也有類似看法。他受訪時說,自去年第三季以來,我國制造業便出現複蘇迹象,可是接下來一兩個月的PMI預計會下滑。
當被問及第一季制造業是否會因此而出現萎縮時,他說:“1月的PMI只是比50高一點,隨時跌回萎縮狀態的可能性很大。”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說,旅遊限制和隔離令導致許多中國員工無法回廠工作,對經濟造成的影響相信會顯著反映在接下來的數據。一個例子,是在中國過農曆新年的3萬名員工還無法回來新加坡工作,這可能讓一些公司出現人手短缺的問題。
金融信息公司IHS Markit也在周一發布1月亞細安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ASEAN Manufacturing PMI)報告,其中關于新加坡的數字與SIPMM相反。兩份報告的結果不同,是因爲各機構依據不同的比重統計數據,SIPMM數據中電子制造業的比重可能較大。
IHS Markit的報告指出,新加坡1月份PMI從12月份的46.1上升至49.2。雖然還在萎縮中,但萎縮幅度是過去18個月來最小的。
這項調查涉及七個國家,其中以馬來西亞的萎縮幅度最大,PMI爲48.8。表現最好的是緬甸,PMI爲52.7,顯示緬甸制造業的經商環境大有改善。菲律賓和越南的制造業也持續增長,PMI分別爲52.1和50.6。
若以亞細安來看,整體采購經理指數上升至49.8,依然處于萎縮狀態,顯示亞細安的制造業持續惡化。
IHS Markit經濟師庫珀(Lewis Cooper)說,從整體來看,亞細安制造業在今年初依然處于疲弱狀態。盡管有一些正面迹象,但制造業要重回增長之路仍需要更多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