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預測,我國制造業的增長在第三季和第四季,會分別放緩至約4%和2%以下。
報告指出,制造業PMI下滑主要是因爲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出、就業和庫存的擴張步伐都放慢,供應商交貨的速度則加快。新訂單指數50.2,爲2020年9月以來最低。
考慮到本地制造業者悲觀看待下半年的商業展望,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和需求下滑的可能性,林秀心表示,就算未來幾個月的制造業PMI跌破50,她也不會感到意外。
PMI在50以上意味著制造業處于擴張狀態,50以下則反映萎縮狀態。
電子業PMI滑落0.3至50.5,下滑的原因是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出和就業的擴張速度都放緩,以及庫存的萎縮步伐加速。
李主禮說,我國電子業PMI滑落反映出全球對電腦和智能手機的需求放緩。我國今年6月份的晶片産量跌2.6%至13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副總裁傅慧玲在報告中說,最新的PMI預示制造商下半年的前景略顯低迷。幾乎所有發達經濟體都受到高通脹的沖擊,制造業繼續面對全球逆風。這進一步加劇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的嚴重影響,以及俄烏沖突長期帶來的不確定因素。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星期二(8月2日)發布的7月份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下跌0.2至50.1,制造業已25個月持續擴張。
隨著全球需求減少,李主禮認爲,我國制造業未來幾個月面對萎縮的風險,因爲電子業對我國制造業的貢獻龐大,占了40%。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李主禮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我國PMI滑落與制造晶片的韓國和台灣的情況一致。韓國和台灣的制造業PMI在7月份急劇下跌,陷入萎縮。
面對通貨膨脹高漲以及俄烏沖突等全球逆風,我國7月份整體制造業和電子業的擴張步伐放緩。經濟師預期本地制造業下半年的增長會放緩至低個位數。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中國嚴格的防疫政策以及全球央行積極收緊貨幣政策的因素,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給制造業的需求帶來壓力。”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說:“繼連續四個月萎縮後,電子業的供應商交貨呈小幅擴張狀態,意味著供應鏈短缺問題有所緩解,但進口、投入品價格和積壓訂單的擴張放緩,顯示需求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