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內老幹媽與騰訊的糾紛鬧得沸沸揚揚,還衍生出了一個新的網絡熱詞——“逗鵝冤”。
要說這“逗鵝冤”是怎麽來的呢?
這要說到6月30號,這天有一條消息沖上了微博熱搜:騰訊狀告老幹媽拖欠費,申請查封、凍結了老幹媽名下1624萬元的財産。
老幹媽做賴賬,全網一片嘩然。很多吃瓜群衆好奇這是一個什麽情況,國民大品牌老幹媽還會拖欠費嗎?
緊接著,老幹媽回應:騰訊被騙了!老幹媽已經向警方報警!
僅僅一天之後,老幹媽所在地貴陽市公安局雙龍分局,就發布了一則警方通報,稱三名犯罪嫌疑人冒充老幹媽公司人員僞造公章與通訊公司簽訂了合作嫌疑,目的是爲了獲得騰訊在推廣活動中配套的遊戲禮包碼然後倒賣獲利。
換句話說,就是騰訊被人用蘿蔔章騙了!
騰訊在互聯網界被稱爲“南山必勝客”,在深圳南山區法院作爲原告打贏的官司數不勝數。大風大浪都過去了,沒想到居然能栽在蘿蔔章上面,這一下子成了大家的笑柄,騰訊的“傻白甜”形象也這麽立了起來。
網友們由是造出了“逗鵝冤”這個搞笑的詞條。但這本質上,其實是一起詐騙引發的慘案。
把目光放到新加坡,類似的詐騙事件也時有發生。
普華永道的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多達43%的新加坡公司在過去兩年內曾遭遇經濟詐騙,創下這項調查進行20多年來的本地最高紀錄。
新加坡公司經曆的各種經濟詐騙行爲當中,被客戶詐騙的頻率這兩年來增幅最顯著。2018年的調查有32%的公司中招,最新調查顯示已激增至46%。
新加坡這樣一個開放且清廉的經商之地,公司之間的詐騙都如此猖獗,民間的詐騙手法更是數不勝數。這麽多年來,新加坡人也深受各種詐騙的困擾。
然而即使新加坡人被卷入詐騙案件的新聞層出不窮,新加坡警方也持續不斷地向公衆發出警告,但好像並沒有什麽用……
你在新加坡遇到過詐騙嗎?
01. 連結點了,錢沒了
疫情是面鏡子,可以照出人們的堅韌與溫情,更可以照出隱秘角落中的黑暗。
新加坡在阻斷措施實施期間,網絡詐騙案有增無減。
其中“中招率”最高的手段是商業電子郵件詐騙。
騙子往往會冒充受害人熟悉的銀行、政府機關或公司,利用遭破解的電子郵件賬戶或使用以假亂真的僞造電子郵件地址,打著向商業夥伴或職員支付薪資等幌子發送指示,發布以假亂真的電郵或簡訊,誘騙受害人點擊連結。
各大銀行、全國職工總會、新郵政、星和、NetFlix和Paypal等公司都是騙子實施詐騙的首選“幌子”,因爲這些公司的用戶使用率和信賴度都很高。
詐騙的郵件內容通常包括虛假優惠、支付郵寄費用的要求、要受害人認證賬戶詳情,或是提供個人信息來獲得退款或折扣。
受害人一旦點擊連結,便會被轉接到假網站,同時被要求提供信用卡資料和一次性密碼等個人資料,騙子隨後使用這些資料進行未經授權的交易。
這些假網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釣魚(Phishing)網站。
根據新加坡警方發布的數據,今年首五個月的釣魚詐騙案激增,從去年同期的9起增加至今年的266起。
受害人往往在按要求操作後,才會發現發件人使用了遭破解,或以假亂真的虛假電子郵件地址。與真正的電子郵件地址相比,僞造的電子郵件地址中通常有個別字符拼寫不正確,若不仔細觀察難以辨識是否爲真實電子郵件地址。
然而這個時候,騙子大多數已經得手了。
這樣的詐騙其實在新加坡可謂是“曆史悠久”。
早在2018年,星展銀行(DBS)就在網站上指出,有人冒用DBS的名義向客戶發送郵件,該郵件所連結到的網站頁面與DBS官方頁面極爲相似。
真假網站對比圖,你能分清哪個是真嗎?
右圖才是真正的銀行網站界面,但是大多數人其實是沒辦法從頁面外觀去分辨真假的。
如果點進來,就會導向一個與星展銀行登入頁面極爲相同的假頁面,向用戶索取其企業用戶名、用戶名和密碼。
輸入一系列個人信息、密碼後,甚至還有一個頁面提醒用戶注冊成功了。
而一旦出現這個頁面,就說明:你的個人信息已經全部泄露了。
不得不說,詐騙的手法可真是環環相扣,讓人防不勝防……
疫情期間,這些騙子也是很有“進取心”,懂得“與時俱進”,進行詐騙的手段也隨之“升級”。
今年五月,新加坡警方接獲報案,騙子發電郵給受害企業,自稱是本地大學人員或是衛生部等政府機構人員,並要求業者提供電子科技産品和醫療器材的報價,還提供采購訂單,讓受害業者誤以爲訂單屬實,而將貨品寄往訂單上注明的地址。
受害業者遲遲沒有收到款項,反複確認後,才驚覺自己已經上當受騙,而等到反應過來時,已經是“錢貨兩空”了。
02. 電話接了,錢沒了
除了網絡詐騙,電話詐騙在新加坡同樣十分猖獗。在新加坡2019年所有類型的詐騙案中,單單電話形式詐騙的金額就高達600萬新元。
64歲的林女士在3月4日接到冒充是星展銀行職員的電話,電話之後轉給一個自稱是中國警察的人,說受害人的護照被用來開設銀行戶頭洗黑錢。
騙子隔天再次致電給林女士,要求她把銀行的錢提出,等中國官員上門檢查。
林女士先到兀蘭的華僑銀行提出1萬4千新元,再到星展銀行排隊拿錢。在整個過程中,騙子都一直跟林女士通話。林女士感到非常不安,便私下跟星展銀行職員查詢,才發覺自己受騙。
疫情期間,有這樣“後知後覺”的受害人,還有根本就“無知無覺”的受害人。
一名61歲的新加坡永久居民,已在本地居住20年,是一家企業咨詢公司老板。
4月15日,她接到一個自稱新加坡電信員工的電話,說有黑客破壞了她的IP地址,並說會有網安局人員聯絡她;接著又有一名冒充新加坡網絡安全局官員的騙子電話,要求她配合抓捕黑客。
由于她是新電信長達20年的客戶,所以她接到新電信電話時毫無懷疑,並同意跟他們合作設圈套,一起抓獲黑客。
騙子先是讓她安裝一個能夠遠程操控她的計算機程序Teamviewer,然後叫她上網轉賬,以便引黑客上鈎。
于是,她在三天內進行了六次轉賬,總數約17萬新元,除了親自轉賬,她還提供個人資料和一次性密碼給騙子操作。
從始至終,她都沒有産生過半點懷疑。
直到兩天後,接到反詐騙中心電話,她才得知自己上當。
之後,她迅速采取行動,撤消轉賬,凍結所有賬戶和信用卡。幸運的是,銀行成功幫她阻止了所涉及的六筆轉賬中的四筆,取回7萬6000新元,但仍損失超過9萬新元。
……
類似的作案手法在新加坡也是流傳已久。
詐騙分子經常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工作人員、中國或新加坡警方、新人力部或移民局官員、“DHL”快運公司或當地電信公司工作人員等各種名義,謊稱接電話人或其親屬涉嫌犯罪,企圖欺騙受害人彙款到指定賬戶或套取其網上銀行登錄信息及密碼。
爲了行騙更有可信度,有一些詐騙犯還會看新加坡電視劇專門學習 Singlish,假扮成新加坡人,可以說爲了騙錢真是煞費苦心。
2019年9月,剛到新加坡一周的王先生,就接到一通謊稱DHL國際快遞的電話,說他在新加坡寄出的郵件出了問題,如要查詢請撥1號鍵。
王先生爲人一向老實,從沒遇到過這種詐騙手段,于是想也沒想,就立馬按了過去。對方另一頭是一位講Singlish的女性“客服”,王先生把事情經過大致講了一遍後,對方要求他提供身份證號進行查詢,之後這位假冒的客服便告知王先生,某月某日他寄往上海的郵件中含有非法物品,現已交至上海警方,需要王先生立馬聯系上海警方報案。
隨後,這位假客服又將電話轉接給所謂的“上海警方”。假警官又讓王先生提供他的護照號碼進行查詢,並用極其嚴厲的語氣對他說道,這件寄往上海的郵件中,含有841.3余克的冰毒,已經構成國際犯罪,必須上報。
此時又有一位自稱是“組長”的警官接通了電話,稱經過調查,王先生是誤入國際販毒集團的受害者,且護照已被警方鎖定。在王先生賬戶凍結之前,需要把資金轉移到“警方”的賬戶裏,所以現在他必須要提供新加坡的銀行賬戶信息。
王先生一聽自己涉嫌販毒,當時被嚇得頭皮發麻,跟警方解釋說自己從沒有寄過這樣的包裹,而且自己剛來新加坡沒幾天,銀行卡還沒有辦好。騙子一聽他還沒有銀行卡,立馬就把電話給挂了。
王先生還以爲是自己電話斷線,還撥了回去,結果已經撥不通了,事後王先生和朋友談起此事,才知道是自己上當了。
……
2019年全年,新加坡共發生401起假冒中國官員詐騙案,詐騙金額達1,880萬新元。來電人往往自稱使領館工作人員,通知有國內案件需要處理,或者護照需要延期,電話號碼也顯示爲使領館電話號碼。
而新加坡本地今年頭三個月冒充本地執法部門的電話詐騙案,其損失金額從去年同期的4萬5000新元激增到將近18萬新元,增幅超過3倍。
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新加坡人,電話詐騙都無孔不入,照騙不誤。
03. 詐騙套路深,人們太單純
根據新加坡警方發布的數據,警方今年首三個月接獲的詐騙報案,損失金額高達至少4130萬新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大約900萬新元。
詐騙案件在新加坡如此高發,難道是因爲新加坡生活的人們都太“單純”了?
其實不然,不是人們太單純,而是詐騙分子們“套路”太深,讓人防不勝防。
新加坡警方曾指出:疫情期間,詐騙十分猖狂。詐騙分子多利用人們在此期間的擔憂,恐懼和需求來行騙。
5月28日,新加坡警方在5月21日接獲一家公司的報案,指自己被騙取超過64萬6000美元(約91萬5000新元)。
報案人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海外分銷公司,因爲疫情爆發,所以就開始采購防疫用品對外銷售,但是一直苦于貨源不夠充足。
這時候突然有個男子和這家公司聯系,說自己是新加坡當地的一家本地供應商,可以提供大量的N95口罩和個人防護裝備。
在雙方約定好購買數量和價格後,受害人就將貨款轉給了這家供應商在新加坡的一家銀行賬戶。
錢付過了,本以爲高枕無憂的這家海外分銷公司卻遲遲等不到對方發貨,再聯系這位所謂的供應商,卻音訊全無。
這時候這家公司的負責人才反應過來,是被騙了!隨後便立即向新加坡警方報了案。
詐騙分子利用了公司想要賺錢的心理和對口罩的需求,就這樣把這家公司玩弄于股掌之間。
公司尚且如此,疫情期間受到影響的普通人更是飽受詐騙之苦。
受到疫情影響,在新加坡生活的很多人經濟狀況在此期間都不是很樂觀。詐騙分子于是借此機會冒充合法放貸商,到處群發簡訊引公衆落入圈套,還威脅受害者支出定金,否則就不斷騷擾他們。
46歲的陳先生是一名工程師,在疫情期間想趁股市走低借錢投資,他收到自稱是合法借貸商的簡訊,能以低利率和分期付款方式還債,于是聯系對方,沒料到對方不但沒彙錢,還不斷要求手續費,兩天內轉了1萬多元,但對方變本加厲發送放火視頻,威脅他繼續交錢。
“他就打給我的妻子,說知道她住哪裏,會拐帶我的孩子,還說他們不怕警察。”
其實不止是疫情期間,這樣的事情在平時也屢屢發生。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爲詐騙分子抓住了人們的一些心理和需求,自然中招者頗多。
詐騙分子往往精通“看人下菜碟”:青少年在遊戲、交友方面網絡詐騙高發;女性會比較多陷入兼職詐騙或殺豬盤騙局;男性被色情詐騙羁絆,家長們被騙子冒充老師誘騙家長繳納學費……各種案例數不勝數。
今年4月,兩名新加坡男子就針對青少年群體,通過NS進行線上釣魚詐騙,聲稱可以幫他們購買到新版“Nintendo Switch Gen2”,售價649新元,但要必須先交50美元的定金。
而當受害人交付了50美元的所謂“定金”後,兩位嫌疑人就切斷與其聯系,攜款跑路。
2016-2017年,新加坡的桃色詐騙高發,發生了很多“性感辣妹,在線騙錢”的案件。
騙子一貫的伎倆包括通過社交媒體鎖定受害者,雙方短暫交談後,就以性服務誘騙受害者上鈎。
爲了不讓受害者起疑心,騙子一般相當謹慎,以擔心警員冒充爲由,要求受害者支付抵金,並指完成交易後會退還抵金。騙子一般要求受害者購買儲值卡或用其他第三方付款方式付款。受害者一般會重複購買或一次過大量購買儲值卡,損失可達數千元。
2017年,一位19歲的新加坡小夥子,在交友應用“Tinder”上結識自稱正在修讀會計的“思瑤”,兩人過後在微信上繼續聊天。然而,原本正常的對話卻漸漸走了調。小夥說:
“她問我下午會做什麽,我說我今天沒上課,她就問我要不要發生性關系,我當時嚇了一跳。”
小夥畢竟血氣方剛、情窦初開,最後抗拒不住誘惑,接受“思瑤”的提議,過後她的“大哥”來電,指示他到便利商店購買iTunes儲值卡,再把卡上的兌換密碼發送過去。結果小夥買錯了,買了100元的博彩儲值卡。
小夥原想就此作罷,但對方威脅說將找出他的聯絡號碼、地址和學校,要挾他配合。身上沒有足夠現金的傑凱只好跑回家取錢,當他再回到店內時,注意到防止情色騙局的冊子,才突然警覺自己上當。
更有甚者,還有人曾因爲色情詐騙收到過“取你一只手”的威脅:
“我們已經查到你地址,你不交錢,我就找兩個印度瓜在你下班的路上。請你回來喝喝茶,順便取你一只手咯。”
看來這些詐騙犯不止是了解受害人的心理,還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威脅受害人就範。
04.新加坡“防騙指南”
爲了打擊和防範詐騙行爲,新加坡警方和商業事務局成立了反詐騙中心,幫助降低受騙者的經濟損失。
反詐騙中心于2019年6月18日成立。該中心與銀行、電信公司以及電子商務平台合作,迅速凍結涉及詐騙的銀行戶頭、切斷詐騙者使用的電話線以及警惕用戶有關支付平台上的可疑賬號。
在新加坡反詐騙中心成立之前,銀行凍結可疑戶頭所需的時間長達14至60個工作日。此外,偵查人員要向銀行索要資料時,必須呈上多種表格。
設立之後,銀行凍結可疑賬戶的時間已縮短至幾天內就可完成,而警方也只須申請一次便可獲得所有的相關資料,這大大提高了偵查詐騙案的效率。
此外,各個公司也更加主動地配合政府執法。很多公司在自己的官網上都會發布防詐騙提醒:
除了對詐騙的硬性執法和公司的公告配合,新加坡的公益及宣傳材料中也非常注重對民衆反詐騙意識的培養。
新加坡首個以預防詐騙犯罪爲主題的反詐騙宣傳片,早在2015年就由新加坡警方和新加坡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正式發布,並將以的形式在當地多家電視台投放。時長30秒的宣傳片目的就在于教育新加坡民衆提高對詐騙犯罪的認識,預防並減少詐騙案件。
各種反詐騙警示牌也會時常出現在社區內或是ATM機附近:
那麽,在新加坡如何防網絡詐騙呢?
首先,擺正心態。要知道,天上不會隨隨便便掉餡餅。所以什麽莫名其妙的中獎信息和中獎網站,千萬不要輕信!
然後,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隨意在網站上注冊,謹慎填寫自己的姓名、手機號碼、銀行卡號等私人信息。
關于在新加坡如何防電話詐騙,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發布公告,在新加坡如果接到陌生電話必須堅持“三要”和“三不要”原則:
——“三要”原則:
要通過可信渠道向中國大使館或新加坡警方等機構核實;
要在5分鍾後按來電號碼回撥查證;
要與家人、朋友溝通商量,冷靜處置。
——“三不要”原則
不要輕信來源不明的電話;
不要聽從詐騙分子轉賬要求;
不要泄露個人身份及銀行賬戶信息,不給詐騙分子任何可乘之機。
總結一下:接到涉及金錢的電話,你就要當心了!
此外,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如果接到關于涉及犯法的電話:
中國駐外使領館和國內政府機關不會電話通知中國公民涉及國內案件情況,更不會要求接電人撥打任何電話號碼做進一步聯系。
新加坡警方也不會在電話中要求接電人提供個人資料信息或要求轉賬、彙款。請不要輕信以任何政府機關名義索取銀行卡等個人財務信息的要求,不要輕信任何要求轉賬、彙款的電話、簡訊和電子郵件。
如果接到關于證件的電話:
是否申請護照旅行證件屬個人意願行爲,中國駐外使領館不會打電話通知當事人護照證件過期需要延期或補辦,不會要求當事人通過轉賬等方式繳納有關費用或罰款,不會通過電話向任何人索要銀行卡或賬戶信息。
切勿輕信任何以中國駐外使領館名義要求更新護照旅行證件或詢問個人財務信息的電話。
同情心不能泛濫:
提高安全意識,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況、銀行賬戶等個人信息。如接到陌生人電話通知“交通事故”、“孩子被綁架”、“親人意外身亡”等信息時務必冷靜,待通過其他渠道核實情況後再做處理。
勿相信來電人提出的“不要與家人朋友聯系,以保證他們安全”等不合理要求。即使中國駐新加坡使館在緊急情況下電話通知當事人突發事件,也不會談及銀行賬戶、轉賬等事宜。
而如果不幸上當受騙,應及時向新加坡警方報案,並聯系本人開戶銀行,采取凍結賬戶、追討或其他止損措施。必要時,可向本人國內戶籍地公安機關報警(報警電話110)。本人無法直接報案的,可通過國內親屬報案。
新加坡報警電話:999
新加坡反電信詐騙熱線電話:1800-7226688
中國駐新加坡使館領事保護與協助緊急求助電話:+65-64750165
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電話:+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6月30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再次發布公告提醒民衆小心疫情期間的網絡詐騙與電信詐騙:
公告指出:除詐騙分子慣用的假冒銀行、使館和公檢法工作人員等手段外,還出現所謂“涉嫌倒賣防疫物資”、“在購物平台刷單賺取傭金”、“協助辦理網上貸款”等新的詐騙手段。
犯罪分子騙取受害人信任後,即出示僞造的“法院傳票”、“銀行通知”、“貸款申請表”等材料,以“抓捕”、“坐牢”等口頭威脅,或以所謂交納“返傭保證金”、“貸款手續費”等爲借口,誘騙受害人將資金轉入詐騙分子指定賬戶,或提供個人銀行賬戶信息與密碼,並將受害人賬戶內資金轉移。
如接到類似電話,應通過可信渠道向使館、國內警方或新加坡警方等機構核實,轉移大額資金要事先同家人充分溝通商量。
最後,願在新加坡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能遠離詐騙,不受“逗鵝冤”。
資料來源:
1. 聯合早報:新加坡金管局:慎防乘疫情網絡詐騙
2. 中國新聞網:新加坡推防電信詐騙措施 中使館支招辨識詐騙電話
3. 海外網:新加坡網絡詐騙案逐年上升 情色愛情騙局居多
4. 8視界:本地今年首三月詐騙案損失金額高達至少4130萬元
5. 人民網:新加坡反詐騙宣傳走進百姓家
6.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提醒在新加坡中國公民警惕電信和網絡詐騙
7. 中新社:新加坡網絡詐騙一再得逞,專家:貪小便宜吃大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