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時而異,地因時而變。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社會的發展,人的審美眼光也必然會有所變化。以服裝爲例,從遠古的虎皮獸袍再到炎黃時代的寬衣廣袖,我們的服裝打扮都是隨時變化的。我國的服裝發展史大概有兩次大的變化。一是明末清初,由漢奸孫之獬提出,清廷貫穿始終的"剃發易服"政策。滿清統治者有鑒于元朝的敗亡和"胡人不過百年"的詛咒,出于鞏固統治的需要,以殘酷手段迫使百姓改變服飾。清末民初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國人震驚于東西方的巨大差距,也曾模仿過西方各國的服飾。
百年來的巨大變革,使得世界各國的代表性服飾較之于舊時,已然有了天雲泥壤的區別。就比如說時下人的著裝顔色以及款式,就是古人絕對想不到的。話說回來了,有道是萬變不離其宗,古今之人雖有時間的鴻溝難以逾越,卻終歸血脈相承,于審美觀點上來說,亦有一些相同之處。民間有句俗語,即是說男女衣著的。這句話就是"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您剛聽這句話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具體含義,且聽筆者爲您解析。"皂色"即是黑色,而"孝"指的則是白色。
其實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一個男性要想展示自己的帥氣形象,利用外在的形象吸引人,最好要穿一些類似于黑色的深色服裝;而女性要是想利用好自身條件,更好地展示自身形象,最好穿一些淺色衣裳,以淺色爲宜。有的讀者可能要問了,爲嘛男人要穿黑色衣服才能更帥氣,女人要穿淺色衣服才能更漂亮呢?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中國是一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男性對外需要溝通親友處理外事,在家也需要擺一擺一家之主的譜。男人穿深色衣服,會給別人一種成熟、穩重的感覺。男人們是家庭的頂梁柱,一個成熟的男人會讓他的妻子和兒女感到踏實。而且我們若是以現實的角度出發就更能理解男人爲什麽要穿深色衣裳了,不管在什麽時候,男人們幹體力活的時候都比女人多。人幹起活來,沒有不出汗的。相較于淺色衣服,以黑色爲代表的深色衣服顯然更"禁造"。白色衣服非常容易髒,顯然沒有深色衣服適合幹活。而且古代的底層人民家裏的條件都不太好,能買上一匹土布就不錯了。淺色的布匹大多都需要重新染色,老百姓誰有閑錢買淺布或者淺色衣裳呢?
"女要俏一身孝"很好理解,孝服即是喪服。根據傳統習俗,父母等直系親屬身故後,子女等晚輩需按照血緣遠近服喪。過去的女子長期操勞家務,平常生活中自然不會穿白色衣服。梨花落雨最是迷人,穿喪服的女子很容易激起男人心中最原始的保護欲。喪服大多比較緊湊,易突出女性的線條,所以古人說"女要俏一身孝"。其實筆者認爲,婚喪皆爲大事,我們不應對服喪的女子評頭論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