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拾遺
冠病疫情的發展,牽動股市神經。在美國股市的引領下,全球股市劇烈波動。在2月19日至3月23日的21個交易日,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暴跌34%。但這兩個多星期,它從3月23日的低點回彈25%。
同期,在本地股市,海峽時報指數下跌31%後回彈15%。不少股民關注的星展集團在2月19日閉市報25.31元,到了3月23日下跌至16.88元,跌幅達33%。上星期五,這只股閉市時回升至19.14元,從低位回彈13%。
在短短幾個星期內,股市暴跌後又強力反彈,對股民是個很大的誘惑。據《彭博社》報道,散戶投資者在3月份淨買入股票(扣除賣出的股票)達20億元,比2月份高出50%。另一方面,面向散戶投資者的SPDR海峽時報指數挂牌基金(STI ETF)在今年首三個月的淨流入資金達2.47億元,這是自2002年以來最高的季度吸金額。
正當機構投資者抛售時,散戶投資者則積極進場吸購。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會長大衛·傑樂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指出,有投資者想要通過房屋貸款再融資套取現款,以投資股市。他警惕投資者,在這個波動劇烈的市場避免過度舉債,否則可能會遭銀行或股票行逼倉(margin call)而虧損。
股市暴跌後強力反彈,讓投資者以爲股市已經見底。利率低下,驅使一些散戶投資者貸款從事以小博大的杠杆投資。
股票經紀表示,近來有客戶把手頭上持有的銀行股,從中央托收公司(CDP)轉到股票行的按金戶頭(margin account)當抵押,並從股票行獲取相等于3.5倍抵押貸款,以買入更多股票。股票行的貸款利率是3.3%,而銀行股目前的股息收益率是6%。理論上,這是“安全的賭注”,投資者不僅可獲得利差,也可從股價上升中獲得資本收益。
然而,這次的疫情以及它對經濟的沖擊,前所未有,也充滿許多未知因素。投資者根據過去的股息收益率以及股價跌久必升的定律押注,並非萬無一失。在這非常時期,相信會有不少公司削減或停發股息,並停止股票回購,以保留現金。公司削減股息或停止股票回購,都對股價構成下行壓力。一旦股價暴跌,投資者要有足夠的現金填補保證金戶頭,以免遭到逼倉。
其實,向來被視爲防禦股的房地産投資信托(REIT),在3月份的股市暴跌中受到重創,而逼倉加劇了股價的下跌。受影響的不僅是求取穩定收益的散戶,也包括一些利用按金戶頭買股的大戶。疫情的阻斷措施導致全球處于經濟半停擺的狀態,它不僅影響REIT的租金收入以及租用率,也沖擊REIT的償債以及派息能力。REIT的防禦性已大不如前。
雖出現強力反彈
熊市格局未變
同樣的,疫情對經濟的破壞,也影響銀行股的防禦性。官方預估,新加坡經濟今年將萎縮1%至4%,銀行的盈利將受到很大沖擊,因此它們不一定有能力維持上個財政年的股息額。金融管理局最近放寬銀行的資本與流動金要求,但規定銀行不得將所釋放的資金,用于股票回購。雖然它不阻止銀行派發股息,不過它強調銀行必須優先考慮將資金用于借貸活動。在這非常時期,銀行若繼續派發高股息,將引起非議。
銀行以及REIT的防禦性尚且不保,更何況其他的板塊。盡管這兩個星期股市出現強力反彈,但熊市的格局未變。相對于上個月的跌幅,這兩個星期的反彈是大跌小回。疫情蔓延以及經濟停擺,意味著股市在3月23日的低點,可能還不是谷底。海指在3月23日跌至2233點。
價值投資者認爲,沒有人能事先知道股市何時真正見底。股市的底部,只有在事後回看才能確定,但這對投資者沒有實質意義。美國資金經理霍華德·馬克斯(Howard Marks)最近在致投資者的信中表示,等待股市見底是徒勞的。他認爲,盡管股市在接下來幾個月還會下跌,但只要是物有所值,現在就應該進場。
然而,疫情的蔓延以及全球經濟停擺,導致企業的盈利前景不明朗,也使資産估值更爲困難。傳統上所用的估值方式,包括市盈率(P/E)、市賬率(P/B)或貼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都變得相當主觀。此外,疫情後的企業景觀會有很大的改變,一些企業可能走入曆史。因此,在評估資産的內在價值時,除了以過去的曆史數據爲參照點之外,其實還加入了許多個人的假設或判斷。
在這輪股市波動中,投資者密切留意“股神”巴菲特何時進場,以從中獲取股市見底的信號。巴菲特是價值投資大師,“別人恐慌我貪婪”是他的名言之一。然而,盡管3月份股市出現驚慌抛售,巴菲特的投資公司還是手持巨額現金,按兵不動。不僅如此,它還減持航空以及銀行股,並發行債券籌集更多資金。
雖然尋找股市的底部是徒然的,但小投資者或許也應避免受到熊市反彈的誘惑而進行高風險的杠杆投資。在這非常時期,爲自己及家人預留充足的應急資金,與“常洗手,戴口罩”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