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馮嘉年
隔行如隔山,這些國人在負擔最沉重的人生階段被迫轉行,須努力吸收新知識,追趕技術落差。
在這過程中,社會如何伸出援手,協助他們克服焦慮,重拾自信面對未來,將影響我國社會今後數年的整體氛圍。
我在今年2月加入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之前十多年的工作生涯幾乎都在新傳媒中文時事組度過。
年過40卻學年輕人踏出舒適圈轉換工作,不少新舊同事都感到意外。坦白說,自已當時也很忐忑。雖然同樣是新聞工作,但報館和電視台的運作方式、節奏和著力點都不同,更別說要在新環境裏跟上司和同事磨合,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等。
應對新常態焦慮不容忽視
最意想不到的是,開工沒多久便碰上2019冠狀病毒疫情急速升級,緊接著就居家辦公至今。新工作加上新常態,讓我在身心兩方面的調適,都遠比當初預想的要困難得多。這期間,我的焦慮和挫折感不時浮現,連自我價值的肯定都一度動搖。
然而,跟其他生計和飯碗確確實實受疫情打擊的國人相比,我的境遇真的微不足道。
一名從事室內設計和裝修工作的同齡老友向我感歎,自己連居家辦公的機會都沒有,多數時間都賦閑在家,以打罵頑皮的兒子度日,“不事生産,只能爲家庭暴力做出貢獻”。他的自嘲讓我無奈,但也聽到他內心深深的焦慮。
過去幾個月,因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加上新馬邊境關閉,人員往來禁絕,面對人手短缺問題,他手頭上的工作都被迫停頓。沒進度就沒進賬,小本生意的現金流讓他捉襟見肘。如今,經濟重啓雖已進入第二階段,他如何籌劃接下來的生意還是個大問號,因爲還不能肯定地接單,爲客戶敲定設計,擬定裝修進度。畢竟,這一切還要取決于疫情的演變、行業的複工進度,以及承包商有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接下他的工作等因素。
貿工部周二公布的第二季經濟預估數據反映了他的困境。我國第二季經濟比去年同期萎縮12.6%,比第一季更重挫41.2%,是曆來最大單季跌幅,還陷入連續兩季萎縮的技術性衰退。
最糟糕的階段是不是已經過去了?隨著經濟逐步重啓,多數經濟師都保持謹慎樂觀。但不少國家重啓經濟後陸續暴發新一波疫情,意味著新加坡的經濟複蘇必定也將崎岖艱辛。
這個經濟展望其實也反映了我這名老友的焦慮。接下來幾個月對他而言十分關鍵,如果疫情緩和,複工情況循序漸進,他就能撇開許多不確定性,重回正軌。一旦現金流活絡起來,他的生意就有機會生存下去,雖然情況已大不如前。
反之,如果情況沒有好轉,甚至惡化,他恐怕撐不到明年,家庭生計將迫使他不得不另謀出路。
裁員和失業人數
比經濟數據更受關注
事實上,第二季和接下來的裁員和失業人數,可說比經濟數據更受關注。咨詢公司光輝國際(Korn Ferry)早前的調查發現,截至5月底,19%的受訪本地企業表示會削減員工薪金,考慮或已裁員的企業也有17%。全國職工總會預計,本月底出爐的第二季勞動市場數據,裁員和失業人數將激增。
根據星展集團的預測,到了年底,本地居民失業率可能從首季的3.3%上升到4.2%,意味著到時將有近9萬8000人失業。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今年首四個月爲我國吸引了130億元的投資承諾,遠超全年目標,有望在未來幾年創造數千份工作。這在全球被疫情深鎖之際,原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不過,最近跨國企業大幅裁員的消息也接踵而來。上周四,勞斯萊斯(Rolls-Royce)宣布全球裁員9000人,本地1000名員工當中,有240人將被裁退。本周三,聖淘沙名勝世界(RWS)宣布業務精簡和重組計劃,當中也包括裁員。
新加坡以全球爲市場,數十年來,跨國企業爲我國創造了無數高價值的就業機會。但此時此刻,國人或許更關注失去工作後會有哪些好的替代工作,能讓他盡快轉換跑道。而那些正要進入職場的年輕人若不能學以致用,還有哪些可行的出路?
接下來,一些行業如零售服務和旅遊相關行業的前景受到永久性的沖擊而須變革,過程可能導致原有的工作大量流失。一些專業領域也可能要因應新常態的市場需求,重新配置人力;預料不少中年國人將因此失業,恐怕也難找到另一份同等或相當的工作。最幸運的情況,恐怕是接受再培訓,從事一份完全不同的工作。
過去幾年,經濟處于順境,員工再培訓、提升技能,是爲了提高生産力,賺取更高的收入。今後幾年,再培訓的意義,恐怕更多是爲了在逆境中維持生計。
隔行如隔山,這些國人在負擔最沉重的人生階段被迫轉行,須努力吸收新知識,追趕技術落差。在這過程中,社會如何伸出援手,協助他們克服焦慮,重拾自信面對未來,將影響我國社會今後數年的整體氛圍。
因此,由國務資政尚達曼領導的全國就業理事會如何切切實實地與各領域的雇主合作,兌現10萬份工作的承諾,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