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丫丫/文】
得到每天聽本書-簽約作者
每天早上5:21跟你說早安
寫在前面:
你的思想控制著你的人生,每天見了誰、發生什麽,歸根結底,都來源于你的思想。思想可以讓你變得富有,思想也可以讓你變成窮光蛋。
1
新買了鞋子,你高興地穿著它走出商場,外面剛好下起了小雨,你反複低頭確認新買的鞋沒髒吧,再確認第 13 次之後,鞋子被泥水弄髒,然後你怕它髒了的思想終止了,也不再低頭看了。
加班熬夜一周了,你看著淩晨2點的時針滴答滴答挪著步,伸伸懶腰摸著自己僵硬的脖子心想,再這麽熬下去,非得頸椎病不可。一周之後,你拿著醫院頸椎病的確診單跟老板請假,好好休息了三天。
旅行的時候,另一半再三叮囑你,拿好包別弄丟了,終于,你聽得不耐煩了跟他說“放心啦,我不會丟的”三五個景點過後,另一半說“包裏紙巾拿給我”然後你向後一看“哎呀,落在上一家店裏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經曆過類似的事情,剛才的三個案例都是我親身經曆過的,經曆時不覺得有什麽聯系,但是當你把這些行爲用文字記錄下來,複盤之後,你會在這些偶然裏面,找到些必然。
我們的生活看似隨機,實則都在暗地裏按照劇本上演。導演是誰?主角又是誰?劇情如何發展?
2014年在世界各國熱映的電影《星際穿越》裏,男主角庫珀的女兒叫墨菲 。
影片開始部分,庫珀和他的兒子女兒開車去學校,路上車子出現了爆胎,庫珀的兒子說:墨菲定律。女兒很生氣,問父親爲什麽他和媽媽以壞事給她起名字。于是庫珀這麽解釋到:
這裏有個概念叫“墨菲定律”,也有個同名書叫《墨菲定律》,意思就是: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
這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 總結的,但總結的依據不過是他經曆的一次事故罷了: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愛德華·墨菲 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
由此,他得出的教訓是:
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有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麽一定有人會按這種方法去做。
2
後來,墨菲的這段話被廣泛傳播,不斷演繹,每次人們一遇到心想事成的壞事,就會搬出這句話來安慰自己,總覺得怕什麽、來什麽。
這就好像是人生被規定好的劇本一樣,一切有規律可循,無論你做了什麽,總有一個壞事發生的概率,而且只要有可能,就一定會發生。
看起來好像沒什麽問題,後人也經常有人驗證墨菲定律。但有一個問題,不知道有沒有人真正思考過:
墨菲定律只不過是一個工程師根據一次偶然事件總結的,並沒有做過大量的概率實驗和研究,但爲什麽後人都一致認爲它正確呢?
是先有了這個概念,在腦中形成了束縛之後,把事情都歸因到這上面?還是說,每一個可能發生的壞事,就一定真的會發生呢?
這兩種可能,我更相信前者,因爲有了這個定律以及它的廣泛傳播,讓後面發生的所有壞事都有了歸因。
這就好像我們去算命,算命的人跟我們說你下個月不太順利,你要注意一樣。
誰能不發生點不順利的事情呢?如果沒算命,就算發生了不順利,你也會覺得是偶然罷了,不會歸因到命運上去;
但一旦腦子裏種下了這個種子,那麽你會時刻關注生活中那些“不太順利”的事情;心想“這是不是算命先生說的那個不順利啊?”“如果不是這事,會不會還有別的什麽不順利的事?”
于是,你會發現,你這個月生活中不順利的事情越來越多了,然後開始跟別人到處說:“這人算的准啊,我這個月確實不太順”
墨菲定律和算命,其實背後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通過控制你的關注點,進而控制你的思想。
如果你的關注點都在壞事上,那麽你的思想會不自覺的尋找並吸引壞事,當壞事吸引來之後,如果那時你沒有做好准備或者能力不夠,出現失誤的概率當然很大,那麽壞事按照預想發生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所以,與其說墨菲定律時時奏效,不如說,是因爲你腦海裏,太堅信墨菲定律了。
我認爲,正是因爲有了墨菲定律,且有人相信,所以反而會增多了壞事發生的概率。
3
與其相信墨菲定律,不如記住一個更廣泛的法則——吸引力法則。
這個法則不像墨菲定律只說,壞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它也會告訴你,如果你一直思考正向積極且是你想實現的夢想,那麽好事也一定發生。
同樣是沒法驗證的概率和歸因問題,如果要記住,我建議去記住吸引力法則,至少它會讓你的思維聚焦點都在積極的事情和情緒上,而不是像墨菲定律一樣,看到的都是壞事。
但爲什麽很多人以爲吸引力法則是玄學,不切實際,但卻堅信墨菲定律更多呢?
因爲吸引力法則宣導人們通過積極的想法讓夢想成真,如果照做,你所想的事情就真的會實現。但是實現之後,人的優越感並不都會認爲是吸引力法則奏效,而是個人能力、機遇和努力在其中,積極的思想只是占一部分因素而已。
但讓壞事成真的墨菲定律不同,當壞事成真的時候,人們爲了推卸責任,第一反應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承認是自己努力不夠,所以,會更願意拿著墨菲定律來開脫自己的責任。
所以,人們更願意相信墨菲定律是有效的,壞事發生一定是宇宙規律,和我沒關系。而目標達成,一定是我的原因,跟積極的思想關系不大。
既然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則都是概率問題,那我們是否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去揭開墨菲定律的詛咒呢?
如果把墨菲定律的內容量化,它表達的意思就是:生活中如果有99%的好事和1%的壞事,而且,這1%的壞事一定會發生。
那麽問題來了,生活這個總體中,好事和壞事的比例我們無法幹預,但1%壞事的發生概率我們也沒辦法改變嗎?
如果按照墨菲定律的意思來理解,壞事發生的概率是100%,如果沒發生,也不過是時間問題,遲早都會發生。
真的是這樣嗎?
查理芒格曾說過: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裏,我就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你看,這就是一種降低概率的做法。如果我們把所有會讓我們“爆倉”的因素總結起來,然後永遠不去碰,那墨菲定律發生的概率是不是也會小很多?
比如,如果我知道熬夜加班,會讓我身體出問題,身體出問題,人生就game over了,那我只要適當鍛煉,保持身體健康,墨菲定律不就不會發生嗎?
再比如,我知道借高利貸會把一個人拖死,那不借不就完了嗎?
但你可能會說:“是啊,很多人都知道吃不健康的食物會變胖,但還是忍不住,沒辦法啊,這不就又應驗了墨菲定律嗎?”
沒錯,這裏又涉及到一個概率問題,就是明白降低壞事發生概率的人裏面,有多少是真的明白了,能將這個“明白”貫穿到行動中的?有多少只是明白一個道理,然後生活中,還是隨著自己的本能行事?
所以,繼續向下追問之後,問題就變成了:有多少人能把認知和行動,匹配上。也就是知行合一。
這個具體概率其實是無法確定的,所以,深挖到這塊,墨菲定律之所以會准的原因就找到了:因爲並不是所有人都和查理芒格一樣,能夠做到明知道有危險,但不去做的。
相反,這個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放大了人性的本能,比如懶、喜歡休息娛樂、刺激、追求快樂等。爲了追求這些,人會在做選擇的時候動搖,甚至放棄對自己的保護,走向那個明知是悲劇的結局。
比如,明知道管住嘴就可以瘦,但就是管不住;
明知道搞笑視頻看多了,會上瘾,導致注意力缺失,還是想看。
明知道如果不學更多技能,未來就會被淘汰,可還是安于現狀,不願改變。
······
那麽問題來了:
既然專注力、自制力、學習力在漸漸缺失且變得愈發難掌握,那擁有它們的人,是不是會在未來占據更多優勢呢?
是不是比其他人更晚“爆倉”更少的讓“壞事”發生呢?
那這些人是不是會比其他人有更大概率活得久呢?
除了以上這些,你還預見到哪些不同的未來?下方留言給我,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