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說起帶娃,很多家長能吐槽三天三夜不帶重複的,最終得出一個結果:“現在的娃太難帶了”。確實,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管不得,稍稍一個不順心,就在地上撒潑打滾,哭鬧不休,引得路人紛紛側目,讓寶媽或者寶爸十分難堪。
爲了盡快結束這種局面,家長只能選擇“速戰速決”,隨了小祖宗的願,但有些事情對孩子不是很好,家長們並不願意這樣做,這個時候要怎麽辦呢?
“不給買糖我就不起來”,孩子撒潑寶媽無措,對于熊孩子,教授有絕招
一天,玲玲帶著兒子在外面玩的時候,兒子突然沖進了一家超市,指著棒棒糖示意媽媽給他買,玲玲有些不樂意。
小時候兒子由爺爺奶奶帶,當個寶貝一樣寵著,兒子愛吃糖,老兩口就買了很多,如今還不到三歲,就已經滿口小黑牙,于是玲玲嚴格控制孩子吃糖。
看見媽媽不同意,兒子立刻大哭起來,玲玲和他說吃糖對牙不好,可以選擇其他零食,兒子卻依舊不依不饒,最後幹脆躺在了地上撒潑大鬧。
這一舉動讓外面的人紛紛側目,有的人還勸說玲玲快把孩子抱起來,免得地上涼。
玲玲伸手,兒子卻立刻躲開,並且哭著吼:“不給買糖我就不起來!”
這一下讓玲玲犯了難,周圍的人越來越多,讓她覺得十分難堪。
玲玲遇到的情況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家長對此特別頭疼,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方法。針對此現象,兒童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有自己的絕招,簡單來說,就是“一做四不做”,對付和治服熊孩子特別合適。
“一做四不做”具體操作方法,建議家長嘗試
一做: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鬧也沒用,你想怎麽鬧就怎麽鬧
家長沒完成孩子的心意,孩子可能會鬧,如果孩子的做法是錯誤的,家長不贊同,那就讓他鬧,這個時候不要心軟,就看著他鬧,哭泣,撒潑,打滾統統沒用。
這樣做不是心狠,而是在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告訴他有些事情不是“你小你有理”,也不是通過哭泣或者其他方式就可以完成,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利用他人的同情心。
四不做:不打罵、不講道理、不離開,讓孩子充分發泄,保護孩子安全
有時候熊孩子的做法確實讓人很難堪,有的家長脾氣比較暴躁,直接打罵孩子,而有的家長則性格溫和,跟孩子慢慢講道理,但這兩種方式往往結局都一樣:沒啥用,孩子該咋樣咋樣,甚至還可能鬧得更厲害。
有些家長會威脅孩子說:“你再這麽鬧,我不要你了。”說罷假裝離開,這樣做也許會奏效,但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其實效果也好,孩子還可能在追逐家長的過程中發生危險。
正確的做法就是不打不罵,也不跟孩子講道理,就在一旁看著孩子鬧,等他發泄夠了,然後抱起來安慰,見縫插針地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家長爲什麽這麽做,千萬別急著批評孩子的錯誤,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孩子比較容易接受,而且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做法不正確。
小編總結:
采用這個方法對付哭鬧撒潑不聽話的熊孩子很有效,不過家長用的時候需要臉皮厚一點,頂住外界的壓力。
另外,平常的時候,家長也不要無條件地遷就孩子,自己也要以身作則,不該做的事情不做,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此外,科學研究發現,孩子規則意識建立的最佳時間是3-6歲,越往後困難越大,所以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有些事情就要給孩子立規矩,這樣才好方便日後的管理。
你遇到孩子撒潑哭鬧的時候是怎麽處理的?有打罵過孩子嗎?或者說你有更好的方法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區互動,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贊或者分享給你的朋友。
我是豆寶奶奶,母嬰育兒經驗豐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