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說,優質洋房擁有者一般非富則貴,持守能力更強,即便面對冠病疫情沖擊,價格也應不會顯著下滑。
周文龍 報道
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本地優質洋房具韌性,在冠病疫情前最近一次的房地産降溫措施推出後,它的平均毛利率並未下跌,反而升至將近100%。
根據ERA産業調查報告顯示,本地優質洋房(Good Class Bungalows,簡稱GCB)在2018年7月降溫措施推出後的18個月,平均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升至94.8%,跟措施推出前18個月81.4%相比,高出了13.4個百分點。
在措施後18個月,優質洋房平均收益約728萬元,當中最高收益來自80號貝蒙路(Belmont Road)的優質洋房,它在去年10月以3450萬元賣出,業主取得約2330萬元收益,毛利率約207%。
相比措施前18個月,優質洋房平均收益爲945萬元,最高收益爲3980萬元,措施前收益表現更高。
ERA産業研究與咨詢部主管麥俊榮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降溫措施後18個月成交的優質洋房面積較小,造成它們交易額和收益較低,卻也因此有較高毛利率。
他也認爲,優質洋房擁有者一般非富則貴,持守能力更強,即便面對冠病的巨大沖擊,價格也應不會顯著下滑。
麥俊榮說:“這個調查目的是想了解像冠病疫情這類不可預期事件對優質洋房的影響。由于疫情還未結束,現在分析它的影響或許言之過早,因此我們決定以降溫措施前後18個月的優質洋房走勢爲參考,借此預測冠病對優質洋房帶來的可能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措施推出後,大多私宅項目價格下跌,優質洋房卻是不跌反升,顯示強大韌性。這說明優質洋房能更有效抵禦市場沖擊,相信這次的冠病疫情也不例外。”
優質洋房業主通常持守房子約10年
優質洋房是本地最高檔次的有地住宅,只限新加坡公民購買。
目前本地有39個優質洋房區,區內共有2800棟這類洋房。
ERA數據顯示,政府前年7月重拳出擊推出降溫措施,優質洋房市場並未“冷卻”下來,在措施後的18個月,它的交易量持平在約30個單位,平均成交價微漲1.7%至3020萬元,成交尺價則上揚2.4%至1429元。當中成交價最高的是位于大威路(Dalvey Road)的洋房,那是建國元勳林金山的故居,在2018年10月以9390萬元成交。
根據ERA報告,降溫措施前後三年中,優質洋房業主平均持守9年至11.5年,才把房子賣出,有業主甚至持守了房子24.5年,因此優質洋房市場較不受外在負面因素影響。
就年率化收益而言,業主平均的年均複合回報率(CAGR)介于4.5%和6.1%,最高爲28.2%。
麥俊榮說:“業主在優質洋房交易中大多都取得盈利。畢竟,如果交易未達到預期的盈利,他們往往會選擇不賣房。”
談到冠病疫情影響,麥俊榮表示,受到阻斷措施和安全社交距離等限制,上半年優質洋房交易量確實減少,但隨著看房活動逐漸恢複,這幾個月市場顯得更活躍,有不少矚目交易。
例如位于加立克道(Garlick Avenue)的一棟優質洋房,最近就以超過9000萬元價格轉手。這棟洋房業主是太豐餅幹廠(Thye Hong Biscuits)李文龍家族所擁有,面積約10萬1550平方英尺。
麥俊榮說:“優質洋房不可能完全免疫于市場沖擊,但我們的研究說明了,只要業主財務狀況良好,並有極大耐心,他們將能保住洋房價值,度過這場疫情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