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助長網購、送餐和外賣生意,進一步加劇國人對一次性用品的需求。56天病毒阻斷期期間,公共垃圾收集商從家庭與貿易場所收集到的垃圾比3月平均每天多出約3%。
爲減少過度消耗,政府組成公民工作小組,在超過300名報名者中選出55名社會各界代表,從昨天起至明年2月舉行八次會議,就個人以及公私營機構如何減少不必要的一次性用品使用展開討論,特別是在零售與餐飲業出售産品,以及餐會供應和會展與獎勵旅遊(MICE)業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減少使用量,並提出解決方案。
首場公民工作小組視訊會議昨早通過“清潔與綠化新加坡”(Clean & Green Singapore)面簿直播部分內容。主辦方也計劃對之後部分場次進行直播,或開放給更多有志公衆參與討論。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致開幕詞時表示,打算在工作小組提呈的建議中,選擇至少三個發展成試點項目,未來也有可能修改政策。
她認爲,一次性用品的過度消費會對我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海洋汙染導致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威脅;生産一次性用品會加速有限資源的損耗;處理過程所産生的碳排放會加劇氣候變化;焚燒垃圾産生的灰燼正縮短實馬高垃圾埋置場有限的壽命。
國人去年丟棄20萬噸
購物袋等一次性用品
國人單是在去年丟棄的生活垃圾中,就有20萬噸(超過10%)是購物袋和外賣餐盒等一次性用品,相當于400個奧林匹克遊泳池的容量。許連碹提到,國家環境局今年開始推行新的産品包裝呈報框架,強制相關企業每年呈報包裝使用種類和數量,以及如何減少包裝的計劃。最遲會在2025年推行制造商延伸責任模式,商家得負責回收與妥善處理包裝垃圾。
然而要解決即用即丟産品濫用問題,少不了公衆參與。許連碹說:“我們希望能共同努力,確保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全面、實用和包容的。這意味著我們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例如一種一次性材料對另一種材料的替代效果,如何能夠繼續以衛生的方式丟棄垃圾,同時對一些會給我們社會中較脆弱群體所造成的成本沖擊保持敏感度。”
她指出,參加公民工作小組的民衆代表了社會各階層的不同聲音,既有社會企業創辦人,也有學生、自由職業者和建築師等。
其中一名成員蕭豔如(30歲,用戶界面與體驗設計師)是潛水愛好者,也是非政府組織零廢新加坡義工,平日還參與公司舉辦的淨灘活動。她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本地一次性用品浪費由來已久,單靠個人力量難以改變現狀,因此從公司同事聽說政府正在招募成員時就主動報名,希望可發揮網絡設計特長,做更有效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