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46%本地學生在國際化素養方面,取得最高的第四和第五能力等級,這個比率是參與國家和地區當中最高的,遠高于經合組織國家與地區平均的14%。這顯示本地學生分析不同觀點、區分有偏見和中肯的信息來源,及評估不同狀況等方面的能力相當高。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進行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顯示,新加坡中學生的國際化素養優越,即全球課題的掌握、跨文化溝通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在27個參與國家和地區當中排名第一。
這份調查報告的數據源自經合組織2018年進行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這也是PISA首次以國際化素養(Global Competency)作爲一個評估項目。
根據PISA公布的評估框架,國際化素養包含的知識、技能及態度包括:能分析本土、國際和跨文化課題;理解和領會他人觀點和世界觀;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互動;以及願意爲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采取行動。調查分爲認知測試和問卷調查兩部分,綜合得分後,將國際化素養評爲五個能力等級。
調查以15歲學生爲對象。27個國家和地區約25萬名學生參與上述兩項調查,當中包括6676名來自新加坡153所中學和13所私立學府的學生。
報告顯示,46%本地學生在國際化素養方面,取得最高的第四和第五能力等級,這個比率是參與國家和地區當中最高的,遠高于經合組織國家與地區的平均比率(14%)。這顯示本地學生分析不同觀點、區分有偏見和中肯的信息來源,及評估不同狀況等方面的能力相當高。
以認知測試來說,新加坡學生的積分爲576分,在參與國家與地區中居首。第二至第五名依次爲加拿大(554分)、香港(542分)、蘇格蘭(534分),以及台灣(527分)。經合組織平均分爲474分。
本地清貧學生表現優于他國富有同侪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經濟階層最低25%的學生表現不俗。他們在認知測試的積分爲522分,這和本地經濟階層最高25%學生的表現(628分)雖有一段差距,但比其他參與國家和地區最高25%經濟階層學生的表現(511分)還好。
全球課題方面,本地學生普遍自認對氣候變化課題最了解:例如,85%自認有能力解釋二氧化碳如何影響氣候,高于63%的經合組織平均。然而,對于國際難民問題、男女不平等現象,以及部分環球經濟相關課題等,自認了解或能解釋這些課題的本地學生,比率都略低于經合組織平均。
此外,本地學生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對全球課題發揮正面作用。例如,81%看到世界上一些人生活處境惡劣時,自認有責任盡一分力改善問題。
至于本地學生對某些國際課題的掌握還有加強空間,教育部表示,下來會繼續通過課程內外的學習項目,加強學生對不同課題的了解。
對新加坡學生在PISA國際化素評估調查中表現傑出,教育部長黃循財在昨晚上載的面簿貼文中表示欣慰。
他指出,教育不僅僅是追求良好的學術表現,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從小培養良好品格和價值觀,以及鍛煉如何與他人溝通和協作等軟技能。
“這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調查顯示,我們正朝正確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