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新加坡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是84.9歲,並且會有73.9年的預期健康壽命,兩者都比全球平均多了至少10年。此外,本地人口的失能調整生命年在過去20年裏大幅減少了逾四成。
一項最新的國際醫學與公共衛生研究報告顯示,新加坡人不管是預期壽命或健康預期壽命都在全球排名第一。國人平均預期壽命是84.9歲,並且會有73.9年的預期健康壽命,兩者都比全球平均多了至少10年。
根據報告,新加坡也成功將國人的“健康負債”降至最低。我國每10萬人因過早死或患病而“損失”的時間,即健康評估指標中所指的失能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簡稱DALYs),截至去年控制在1萬5045年,是全球最低。
這項由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聯合進行的《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近期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刊載。衛生部昨天發表文告,詳列報告中有關我國各項健康指標的排名。
從整體來看,報告結果顯示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的健康逐漸改善,全球人口預期壽命過去近20年從65.4歲增加至73.5歲。不過,雖然人口健康預期壽命也逐年增加,在許多國家的這個增速仍無法追上預期壽命的增速,意味著許多人生命中有顯著的一段時間必須在疾病中度過。
根據報告,我國的健康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66.6歲增至2019年的73.9歲,排在日本、韓國、冰島和瑞士之上。這些國家人民的健康預期壽命也都超過70歲。
我國人口的失能調整生命年過去20年則大幅減少41%,從2萬5491年減至1萬5045年。
非傳染病已成爲許多國家主要“疾病負擔”
盡管目前全球正在對抗冠病疫情,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傳染疾病上,但報告也顯示,許多國家的“疾病負擔”以非傳染性疾病爲主。例如,殘疾導致的疾病負擔在1990年占21%,截至2019年已增至34%。
根據衛生部文告,目前我國的疾病負擔有80%是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當中對國人健康狀況與生命造成最大影響的疾病依序是癌症(15.5%)、肌肉骨骼疾病(14.4%)、心血管疾病(13.9%)、精神疾病(8.3%)以及其他非傳染性疾病(6.7%),如尿道相關疾病或先天性缺陷。
衛生部指出,報告顯示我國有35%的疾病負擔可透過預防措施減低風險。衛生部表示將繼續與其他夥伴機構合作,加強疾病防範,持續改善國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