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點燈
由衛生部醫療護理轉型署、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國家福利理事會和心理衛生學院攜手開發的mindline.sg網站,
自今年6月推出以來,已幫助超過2萬4000名因冠病疫情面對壓力的國人,更好地管理心理健康。
更新版網站增設名爲Wysa的聊天機器人,會根據用戶表達的情緒“對症下藥”,提供多種方式幫助他們緩解壓力和改善睡眠。
擔任行政經理超過10年,卻因公司重組被裁退,讓49歲的許小姐一度意志消沉。
不願具名的她受訪時坦言:“以我這個年紀,很難找到新工作,尤其是在冠病疫情期間。寄出求職信後,我開始感到焦慮不安。”
在朋友的介紹下,許小姐開始使用mindline.sg網站,學習擺脫負面情緒及尋求就業援助。
“網站上有很多關于提升技能、再培訓和義工活動的管道和資源。我決定好好利用這段休息時間,學習一些平時沒機會嘗試的新事物。”
有意加入樂齡護理領域的她,打算報名友伴(befriending)服務方面的課程,向孤苦無依的年長者伸出援手。
由衛生部醫療護理轉型署、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國家福利理事會和心理衛生學院攜手開發的mindline.sg網站,自今年6月推出以來,已幫助超過2萬4000名像許小姐這樣因冠病疫情面對生活或就業壓力的國人,更好地管理心理健康。
情緒管理服務點擊率占六成
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類別中,點擊率最高的是情緒管理(61%),其次是就業援助(14%)和保健貼士(13%)。
用戶登錄網站後,無須注冊或付費,就可匿名填寫一份問卷調查,評估自己的心理健康情況。網站會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和用戶的心理健康級別“對症下藥”,推薦適合的求助管道和資源,如24小時輔導熱線、看護支援,以及經濟和就業援助等。
上周推出的更新版網站,增設名爲Wysa的聊天機器人(chatbot),這款機器人在全球超過30個國家已有250萬名用戶使用。機器人會根據用戶表達的情緒,采用認知行爲療法,幫助用戶藉由冥想、瑜伽和呼吸練習來纾解壓力和改善睡眠。這個原本須付費的Wysa聊天平台,將爲用戶提供一年的免費服務。
心理衛生學院精神科高級顧問醫生李志強受訪時說,冠病疫情暴發後,人們在適應新常態時,面對的是經濟上的不確定性、孤立感、不安和倦怠感。“很多人在工作、學習、家庭和社交生活方面都得作出重大調整。疫情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後果會造成長期壓力,人們的情緒反應也可能更強烈。”
或爲特定群體增設專門服務
李志強發現,雖然疫情使更多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但仍有不少人因擔心受歧視而對于求助猶豫不決。“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匿名且安全的空間,讓用戶通過自我評估工具獲取所需資源,鼓勵他們踏出第一步,重拾心理健康。”
衛生部醫療護理轉型署綜合保健促進醫療處長陸偉翔醫生指出,當局將繼續觀察用戶的使用趨勢並加以改善,如爲青少年、年長者和醫護人員等特定群體增設專門服務。“從長遠來看,我們希望這項創新服務能幫助提高公共衛生能力,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帶來巨大的影響。”
告別酗酒抑郁 前媒體人開啓第二人生
“我每晚下班後都會喝酒,有時隔天醒來都忘了自己前一晚是怎麽回家的。”
2001年被診斷患上酗酒和抑郁症時,林艾文(Ivan Lim,譯音)才34歲,正值人生和事業的上升期。當時在《新報》擔任娛樂組主任的他,擁有名車豪宅,並且與交往多年的醫生女友結婚,是令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
人緣甚好的林艾文交遊廣闊,派對邀請源源不絕,他每晚縱情狂飲,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他受訪時憶述:“跟娛樂圈的朋友打交道,總少不了喝酒。參加派對是建立人脈的最佳方式,我也從中獲取不少新聞線索。”
林艾文坦言,即便沒有應酬,他也會在家獨飲。只要身邊有酒,他就會控制不住喝光一整瓶。
“有一次我淩晨3時開車開到睡著,發生車禍,所幸只是皮外傷,周圍也沒有車子或行人。”
每天拖著宿醉的身軀上班,林艾文卻沒意識到心理健康已亮紅燈。直到有一次,母親發現他不省人事倒臥在書房地上,他才意識到事態嚴重。
林艾文感歎說:“當時我的人生已跌入谷底,婚姻也出現裂痕,可說是萬念俱灰。我的前妻是醫生,和我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我們一個星期見不到幾次面,開始漸行漸遠。”
在母親的鼓勵下,林艾文重新振作,並在精神科醫生的開導下找出酗酒問題的根源。“雖然名利雙收,但我並不快樂。每天日複一日地工作和參加派對,忙到沒時間好好審視自己。”
經過深思熟慮後,林艾文決定離開媒體界,給自己足夠時間重新掌控生活。除了聽從醫生的吩咐,避免出席任何能接觸到酒精的場合,林艾文也服用了好幾個月的抗抑郁藥。
如今,54歲的他已走出陰霾,與再婚的妻子經營一家美術工作室,兩人育有15歲的兒子。
林艾文坦言,雖然偶爾還是會感到莫名空虛和悲傷,但他已學會通過看喜劇和聽古典音樂來排遣負面情緒。熱愛彈吉他的他,還與一群本地音樂人創作一系列以心理健康爲主題的歌曲。
回首漫長的康複之路,林艾文感歎說,20年前社會大衆對心理健康的意識並不高,加上對精神病患的汙名化,讓人們擔心受歧視而不敢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
“當時有朋友說,看精神科醫生會留下‘汙點’,以後很難找工作……我覺得要別人接受你,你必須先接受自己。如果身邊沒有可傾訴的對象,又不知從何開始求助,或許可以考慮像mindline.sg這樣的線上工具,它能幫你解答心中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