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短短幾個月裏,全球集裝箱船運業彷佛從世界末日般的低迷出現了大反轉。
多家大型船運公司的業績大翻盤,不僅扭虧爲盈,有些還賺得盆滿缽滿。
經常從中國網購商品再海運到新加坡的朋友申訴,他們最近都接到貨運代理提醒“運費調高”的通知,擔憂網購成本會增加。
本地一些出入口商也紛紛吐苦水,說他們使用的海運公司一個月內調高運費三次,有的甚至每周漲價,擔心成本增加難免影響貨品售價,尤其年關將近,進口的年貨可能漲價,人們可要過“貴”年了。
一名出入口商感歎,船運費近來幾乎是天天漲、周周漲、月月漲,這個趨勢似乎已成爲常態。不管是從外國進口原材料或將成品運到國外,都面對運費猛漲的壓力,有些運費在三四個月內翻倍,甚至更多。例如從台灣到新加坡的運費就漲了近三倍;從新加坡到墨西哥一個集裝箱(40英尺/FEU)的運費8月時爲2000美元,現在已漲到4500美元。
另一名經常從中國進貨的本地服裝業者也叫苦連天。她使用的海運公司在短短三周調漲運費兩次,漲幅超過一倍,面對突如其來的額外成本,加上疫情期間生意欠佳,讓她吃不消,擔心接下來生意會“虧著做”。
據業者透露,亞洲—歐洲,亞洲—美西、美東航線運費都在漲漲漲。美西航線過去五個月來運費幾乎月月上漲,3月份每FEU平均運費在1500美元左右,如今已漲至4000美元,甚至快達到5000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船運費暴漲 誰是推手?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集裝箱船運業一直處在寒冷的冬天,市場需求的增速低于運力擴張的速度,使得航運市場陷入低迷。今年初冠病疫情暴發,讓航運業者更加意識到最大的危機已經到來。業界的朋友把船運業形容爲已進入“插管”階段。
在疫情期間,一些船運公司面臨嚴重虧損、裁員、賣船,甚至倒閉。最近,在市場局部需求複蘇的帶動下,全球集裝箱船運費卻呈現極端的漲勢,讓這個行業在這“寒冬”似乎感受到暖意。
船運費暴漲,誰是推手?
據分析,集裝箱短缺是主因。船運公司年初在疫情下爲降低損失而停航縮減運力,尤其是跨太平洋航線。然而,當外貿出現了回暖,運力卻沒有及時恢複,運力不足造成全球運費上漲。
據海運公司說,一些航線甚至“一箱難求”,出入口商只能出更高價格獲得艙位。“一箱難求”主要是因爲從亞洲出口到歐美的集裝箱在卸貨後沒有上貨,只好空箱停滯在當地,造成從亞洲出貨的集裝箱供不應求。如果船運公司包船,特地把空箱運回來,成本自然納入運費。
美國進口需求太大 集裝箱航運進入旺季
也有分析認爲,這次運費以驚人速度攀升,並不是因運力供應不足,而是美國進口需求太大。
根據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市場報告(BIMCO),從亞洲到北美的跨太平洋航線的需求增長尤其強勁。在疫情暴發的幾個月之後,美國強勁的進口需求,使到集裝箱航運業進入了一個強勁的市場旺季,從5月一直持續到現在,這是非比尋常的。
在這短短幾個月裏,全球集裝箱船運業彷佛從世界末日般的低迷出現了大反轉。多家大型船運公司的業績大翻盤,不僅扭虧爲盈,有些還賺得盆滿缽滿。
大贏家如丹麥航運集團馬士基(MAERSK),集團第三季息稅折攤前盈利(EBITDA)增長39%至23億美元,還在一個月內兩度上調盈利預期。
德國航運巨頭赫伯羅特(Hapag-Lloyd AG)第三季營收35.19億美元,預計全年淨利增長超過50%。台灣長榮海運也表現優異,第三季稅後淨利高達81.85億新台幣,同比大增59倍,不僅創2010年第四季以來單季新高,更是一季就賺了過去三年的總和。
隨著近期大型集裝箱航運公司陸續公布第三季業績,航運咨詢機構Sea Intelligence今年第四次修正了對船運業的息稅前盈利預測。在疫情暴發最初階段,這家丹麥航運咨詢公司預測今年集裝箱船運業整體將面臨高達230億美元的虧損,如今該公司逆轉調整,預測今年將取得140億美元的盈利。
Sea Intelligence的大反轉,還給一些業內人士當笑話看。
確實,今年疫情初期,不僅僅是航運業,多數行業都未能作出正確的盈利預測。很多業內人士紛紛看壞集裝箱航運業,評級機構穆迪之前還一度下調這個行業的預期,但最近已迫不及待上調了評級,還認爲今年是航運業10年來最好的一年。
看來,航運業者似乎已感受到暖意,只是意外暴漲的船運費到底能持續多久,連專家都說不准。疫情依然是最大考驗,如果全球經濟增長在冠病危機後仍表現乏力,人們消費支出下降,是否會引發貨運需求惡化等連鎖反應?
危機當下,複蘇之前,航運界人士應該都很清楚,這個行業離春天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