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1985年4月竣工的建築物,設備齊全,地面層爲印刷廠房。設在二樓可容納五六百人的大禮堂,更肩負了三家華文報《聯合早報》《聯合晚報》與《新明日報》爲讀者舉辦無數文教活動和展覽的使命。
傅麗雲 報道
新加坡報業控股舊總部——仁定巷82號“傳媒中心”本月將開始拆除,發展成新的數據中心。這棟有超過34年曆史的建築物,承載許多華文報新聞工作者和讀者,以及老報人的集體回憶。
新的數據中心將由新加坡報業控股與附屬吉寶企業的吉寶數據中心,聯合發展和經營。
華文媒體集團及時報産業業務顧問蕭作鳴說,傳媒中心(SPH Media Centre)的拆除工程預計2021年首季完成。
仁定巷(Genting Lane)82號是報業控股擁有租賃權益的工業房地産項目,曾是報業控股旗下三大華文報章和雜志子公司所駐的“報業中心”。
這棟1985年4月竣工的建築物,設備齊全,地面層爲印刷廠房。設在二樓可容納五六百人的大禮堂,更肩負了三家華文報《聯合早報》《聯合晚報》與《新明日報》爲讀者舉辦無數文教活動和展覽的使命。
2002年,報業控股集團及旗下所有報章搬到大巴窯北,新總部沿用“報業中心”這個名稱,仁定巷的大廈才易名“傳媒中心”。
1983年間,當時爲人事兼行政經理的蕭作鳴就參與傳媒中心的建築工程,與項目顧問、總承包商日本清水建築公司(Shimizu Construction)等密切合作。
蕭作鳴回憶說,他在亞曆山大路的辦公室,毗鄰《南洋商報》。
1983年3月15日,《星洲日報》與《南洋商報》正式合並,並出版《聯合早報》與《聯合晚報》。一年後,華文報集團與英文報集團整合,成立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
他說,1983年8月,傳媒中心開始打地基。1985年1月,時任董事會主席連瀛洲爲大廈蓋頂,大廈同年4月竣工。
1985年,《聯合早報》和《聯合晚報》編輯部、管理層、行政、市場、發行和制作印刷等多個部門的同事,分批從阿曆山大路遷到新建的報業中心時,都對現代化的新設施,包括壁球場和網球場、餐廳和大禮堂雀躍萬分。
蕭作鳴說:“新大廈也迎接許多海內外代表團、知名訪客和中國高級官員。1991年12月,報業控股已故前主席林金山,還接待過到報業中心參觀的時任內閣資政李光耀和夫人。”
報業控股去年6月宣布脫售仁定巷項目的六成租賃權益,並與吉寶數據中心設立合資公司Memphis 1開拓新業務,共同發展及經營數據中心。
在這個合資公司中,報業控股占有四成股權,吉寶數據中心占有六成股權。
《聯合早報》專欄作家何盈(71歲)是名老報人,前後服務過三家華文報,在40多年的報界生涯中,經曆“報館六遷”,包括麥波申路和羅敏申路。
何盈在1970年加入《新明日報》,四年後跳槽到《星洲日報》,1983年再加入《聯合早報》,2015年左右退休時爲《聯合早報》副編輯主任。
他說,仁定巷報社設備齊全,但位于工業區,交通不方便。沒開車的記者晚上采訪後,從大路走回報社,膽小的常被許多野狗嚇壞。
“我最滿意的是資料室,裏頭彙集南洋、星洲和新明的剪報資料,查找新聞背景很方便。我也懷念大禮堂,那是我和華文報合唱團團友排練的地方,也是許多有意義文教項目的舉行地點。”
華文報讀者王麒毓(59歲)1997年加入華文報合唱團後,每周一次就到仁定巷報到練歌,他也積極參與華文報的各種文教活動,包括講座和華文書展,吸取許多寶貴的知識。
“仁定巷大廈讓我認識許多在報社工作的好朋友,也對報社的運作更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廳連接到二樓禮堂的旋轉樓梯。”
他說,仁定巷大廈拆除雖然可惜,但時代變遷,舊大廈也必須讓路,才能讓報業控股開拓新業務,走在時代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