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簡稱SPAC)近期成爲全球新股市場的“當紅炸子雞”,新加坡交易所(SGX)也有意搶進,最快可能今年內便有SPAC在本地股市挂牌。
新交所首席執行官羅文才接受彭博社訪問時透露,針對SPAC的公衆咨詢可能在本季展開,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獲得反饋,“如果市場支持,我們希望能在今年做到。”
新交所曾在2010年建議讓SPAC挂牌上市,但當時沒有獲得企業和市場的熱烈回響。
羅文才表示“世界已改變,資本市場也轉變。”隨著利率越來越低,商業周期越來越短,市場動蕩和刺激措施正在加劇對資本需求和尋求資本能力,他認爲SPAC能在最大程度降低市場風險,並提供另一種投資途徑。
SPAC,也稱爲“空白支票公司”,目的是透過首次公開售股(IPO)募集資金後,專門收購有前景的未上市公司,等同讓被並購的公司能夠借殼上市。 與此同時,羅文才表示新交所正找尋收購兼並機會,目標是繼續擴大新交所作爲多元資産交易所的規模,“我們已是一個多元資産交易所,需要擴大規模,其中一個方式是通過收購。”
他並未透露潛在收購目標的價格,僅表示估值會依據新交所的信貸實力及能在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另外,羅文才排除新交所參與主要交易所之間整合的可能性,這是因爲競爭對手在低利率環境下已部署不同的增長策略。
談及可持續發展作爲市場在冠病疫情之外最大變化,羅文才表示,新交所會“加快步伐”以實現有關可持續發展或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目標,包括發行更多綠色債券。
新交所截至去年6月底的2020財年全年業績報告顯示,占總營收超過七成的股票業務(包括現金股票與股票衍生品)營收同比增長14%至7億5970萬元。
盡管固定收益、貨幣與大宗商品(FICC)業務只占總營收的16%,但漲幅最顯著,同比增加23%至1億7140萬元。數據、連接與指數(DCI)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19%至1億2160萬元。
新交所已立下目標,到了2025年,固定收益、貨幣與大宗商品業務以及數據、連接與指數業務將占總營收一半。新交所一直積極與其他業者合作,上月宣布與淡馬錫控股(Temasek)合資設立亞太首個由交易所主導的數碼資産業務,專注于采用智能合約、賬本和通證化技術的資本市場工作流程。新交所周四收報9.91元,跌0.4%。